高寒地区国家级牧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特征研究--以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为例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引言 | 第14页 |
·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 | 第14-25页 |
·高寒草地保护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高寒地区国家级牧场面临问题 | 第15-18页 |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内涵及意义 | 第18-19页 |
·草地能值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草地生态农业系统模式进展 | 第21-22页 |
·3S技术优点及其在草地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方法 | 第25-4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5-30页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5-26页 |
·牧场历史沿革 | 第26-28页 |
·植被现状 | 第28-29页 |
·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情况 | 第29-3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0-44页 |
·植被和土壤数据调查方法 | 第30-31页 |
·遥感资料的收集及数据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草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草畜系统优化原理和方法 | 第36-4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4-125页 |
·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地资源特征 | 第44-81页 |
·草地植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 第44-49页 |
·草地植物群落植物量 | 第49-62页 |
·植物高度与海拔的关系 | 第62-63页 |
·草产量(地上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 | 第63页 |
·土壤吸附水量 | 第63-64页 |
·草地植物群落能量积累特征 | 第64-75页 |
·草地植物群落对光能的转化效率 | 第75-81页 |
·草地资源能值分析 | 第81-88页 |
·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 第81-82页 |
·生态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 | 第82-83页 |
·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 | 第83-85页 |
·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 第85-88页 |
·基于3S技术的草地资源信息 | 第88-108页 |
·遥感图像来源 | 第88页 |
·基础底图的数字矢量化 | 第88页 |
·TM 影像资料的叠加和校正 | 第88-89页 |
·地面样点波谱值的提取 | 第89-90页 |
·不同地物在7 个波段的灰度值 | 第90-92页 |
·研究区7 个波段的影像特征分析 | 第92-93页 |
·研究区7 个波段的相关性分析 | 第93-94页 |
·OIF 指数及最佳波段的选择 | 第94-95页 |
·四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线 | 第95-97页 |
·植被指数图 | 第97-98页 |
·产草量同盖度和高度的关系分析 | 第98页 |
·Rvi 同ndvi 相关性分析 | 第98页 |
·鲜草量同干草量间相关性分析 | 第98-99页 |
·产草量同植被指数的关系分析 | 第99-105页 |
·盖度同ndvi 和rvi 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 | 第105页 |
·草地产草量的计算 | 第105-107页 |
·草地资源等级图及草地现状分析 | 第107-108页 |
·基于3S技术的景观生态信息 | 第108-114页 |
·景观组分 | 第108-109页 |
·景观系统特点 | 第109-113页 |
·景观系统耦合 | 第113-114页 |
·草地-家畜系统优化调控模式 | 第114-125页 |
·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指标分析 | 第114-118页 |
·草地生产能力分析 | 第118-120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120-121页 |
·草原的保护性利用指标 | 第121-123页 |
·畜群优化结构分析 | 第123-12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25-129页 |
·草地生态系统特征 | 第125-126页 |
·问题讨论与政策建议 | 第126-129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129-133页 |
·草地生态系统群落学特征 | 第129页 |
·草场植被及土壤吸附水调查结果 | 第129页 |
·四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线 | 第129页 |
·草地生产力 | 第129-130页 |
·草地热值和光合能力 | 第130页 |
·草地能值和生态经济效益 | 第130-131页 |
·基于3S技术的草地资源及其景观生态信息 | 第131页 |
·不同地被的波谱特征分析结果 | 第131-133页 |
第六章 创新与展望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 第144-145页 |
导师简介 | 第145-146页 |
个人简介 | 第146-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