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概述 | 第17-23页 |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 第17页 |
·国外农业一体化的发展 | 第17-21页 |
·国外农业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 第17-19页 |
·国外农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 第19-20页 |
·国外农业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 第20-21页 |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第21-23页 |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点 | 第21-22页 |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 第22-23页 |
第3章 希森三和集团农业产业化经营背景分析 | 第23-35页 |
·宏观背景分析 | 第23-26页 |
·政策背景 | 第23-24页 |
·经济发展背景 | 第24-25页 |
·消费观念 | 第25页 |
·技术水平 | 第25-26页 |
·行业背景分析 | 第26-30页 |
·畜牧业的概况 | 第26-27页 |
·畜牧行业发展趋势 | 第27-30页 |
·多元化牛肉市场结构 | 第30页 |
·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 第30-35页 |
·供应商 | 第30-31页 |
·顾客 | 第31-33页 |
·潜在的进入者 | 第33页 |
·替代品 | 第33页 |
·同行业竞争 | 第33-35页 |
第4章 希森三和集团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5-45页 |
·希森三和集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 第35-36页 |
·希森三和集团农业产业化模式分析 | 第36-40页 |
·产业模式 | 第36页 |
·生产运作模式 | 第36-37页 |
·循环经济与产业链构造模式 | 第37页 |
·企业的生产与管理 | 第37-38页 |
·技术开发与创新 | 第38-39页 |
·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关联机制 | 第39-40页 |
·希森三和集团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管理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足 | 第40页 |
·新业务的管理水平不够 | 第40页 |
·企业战线过长,资金链出现困难 | 第40-41页 |
·企业的用地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第41页 |
·员工总体素质不高 | 第41页 |
·希森三和集团SWOT分析 | 第41-45页 |
·内部优势 | 第42-43页 |
·内部劣势 | 第43页 |
·外部机会 | 第43-44页 |
·外部威胁 | 第44-45页 |
第5章 对希森三和集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 第45-53页 |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45-49页 |
·加大市场的深度开发及加快新产品研发 | 第45-47页 |
·形成差异化优势 | 第47-48页 |
·继续完善产业链的优化 | 第48-49页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49页 |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 第49-51页 |
·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 第51-53页 |
第6章 希森集团农业产业化模式给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 第53-57页 |
·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 第53页 |
·建立合理的利益关联机制 | 第53-54页 |
·运用高科技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 第54页 |
·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第54-55页 |
·解决农业生产的投融资问题 | 第55页 |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土地政策扶持 | 第55页 |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 第55-5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