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法氧化铝工艺废渣制备建材及机理探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拜尔法赤泥的产生和处置 | 第12-13页 |
·拜尔法赤泥国内外利用概况 | 第13-16页 |
·建材 | 第13-14页 |
·有价金属的回收 | 第14-16页 |
·废气和废水净化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电厂灰渣的产生和利用 | 第16-17页 |
·赤泥和灰渣制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实验原料与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实验原料 | 第19-21页 |
·赤泥 | 第19-20页 |
·粉煤灰和锅炉渣 | 第20页 |
·电石渣、石灰、石膏和水泥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赤泥、粉煤灰、锅炉渣制砖工艺流程 | 第21-22页 |
·性能检测 | 第22页 |
·性能判定所参考标准 | 第22-23页 |
3 拜耳法赤泥砖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44页 |
·赤泥掺量对比实验 | 第23-24页 |
·锅炉渣粒径对比实验 | 第24-25页 |
·消石灰掺量对比实验 | 第25-26页 |
·高压蒸汽养护与低压蒸汽养护对比实验 | 第26-29页 |
·重复实验强度比较 | 第26-27页 |
·不同配方实验强度比较 | 第27-28页 |
·抗冻性能比较 | 第28-29页 |
·生石灰与消石灰对比实验 | 第29-31页 |
·石膏掺量对比实验 | 第31-32页 |
·成型压力对比实验 | 第32-33页 |
·陈化参数对比实验 | 第33-36页 |
·陈化温度对比实验 | 第33-35页 |
·陈化时间对比实验 | 第35页 |
·混合料陈化时含水率对比实验 | 第35-36页 |
·低压蒸汽养护参数对比实验 | 第36-38页 |
·低压蒸汽养护时间对比实验 | 第37页 |
·养护温度对比实验 | 第37-38页 |
·不掺水泥赤泥砖配方实验 | 第38-40页 |
·不掺水泥的生石灰配方实验 | 第38页 |
·不掺水泥的消石灰配方正交实验 | 第38-40页 |
·赤泥砖的抗冻性能总结 | 第40-41页 |
·赤泥砖送检结果 | 第41-42页 |
·送检的赤泥砖的配方与工艺条件 | 第41页 |
·送检砖的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粉煤灰砖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水泥掺量对比实验 | 第44-45页 |
·高压蒸汽养护与低压蒸汽养护对比实验 | 第45-46页 |
·粉煤灰砖正交实验 | 第46-47页 |
·电石渣替代消石灰的实验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赤泥砖和粉煤灰砖强度形成机理探讨 | 第52-62页 |
·XRD 和SEM 分析实验设备及样品制备 | 第52页 |
·XRD 分析实验设备及样品制备方法 | 第52页 |
·SEM 分析实验设备及样品制备方法 | 第52页 |
·拜耳法赤泥预处理实验XRD 分析 | 第52-53页 |
·拜耳法赤泥砖样品XRD 分析 | 第53-54页 |
·粉煤灰砖样品XRD 分析 | 第54-56页 |
·粉煤灰与石灰和石膏压制样品水热处理实验 | 第56-60页 |
·压制样品制备方法 | 第56页 |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 第56页 |
·抗压强度结果与讨论 | 第56-57页 |
·XRD 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SEM 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9-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2页 |
6 粉煤灰砖生产线建设与工程经济性分析 | 第62-69页 |
·粉煤灰砖生产线建设准备工作 | 第62-65页 |
·生产所用原料 | 第62页 |
·厂址选择 | 第62页 |
·占地面积 | 第62-63页 |
·压砖机设备选型 | 第63页 |
·建设规模 | 第63页 |
·生产能力和物料衡算 | 第63-64页 |
·主要使用设备 | 第64-65页 |
·粉煤灰砖生产线工艺设计 | 第65-66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65-66页 |
·生产工艺参数 | 第66页 |
·粉煤灰砖项目工程经济性分析 | 第66-68页 |
·投资估算 | 第66页 |
·建设期 | 第66页 |
·劳动定员 | 第66-67页 |
·工资总额 | 第67页 |
·成本估算 | 第67页 |
·投资利润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建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成果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