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1.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盐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作用 | 第14-16页 |
·盐碱胁迫现状概述 | 第14-15页 |
·盐碱对植物的伤害 | 第15-16页 |
·盐碱对植物水分状况的影响 | 第15页 |
·盐碱对离子平衡的影响 | 第15页 |
·盐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5-16页 |
2.植物对盐碱的抗性 | 第16-18页 |
·植物的活性氧清除机制 | 第16-17页 |
·逆境下植物的热耗散 | 第17-18页 |
3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 | 第18-21页 |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测定及意义 | 第20页 |
·JIP-test 的分析基础 | 第20-21页 |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1. 材料方法 | 第22-25页 |
·种子萌发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植物的培养与处理 | 第23页 |
·测定方法 | 第23-25页 |
·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鲜、干重的测定 | 第23页 |
·丙二醛(MDA)的测定 | 第2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放氧速率的测定 | 第24页 |
·光谱测量 | 第24页 |
·叶黄素脱环化程度(DPS)的测定 | 第24-25页 |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实验结果 | 第25-46页 |
1.两种盐胁迫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基本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5-39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和Na_2CO_3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种子刚萌发阶段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生长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鲜、干重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 和Na_2CO_3 对小花碱茅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鲜、干重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 | 第31-32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叶片色素组分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叶片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Car%)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叶片花青素相对含量(Anth%)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Chl%)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浓度的 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2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PSⅡ光化学特性的影响 | 第39-46页 |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PSⅡ供体侧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PSⅡ受体侧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浓度的NaCl 和Na_2CO_3 对盐地碱蓬和小花碱茅PSⅡ反应中心的影响 | 第41-46页 |
讨论 | 第46-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