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33页 |
| 1.关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概述 | 第11-23页 |
|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历史 | 第11-12页 |
|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第12-13页 |
| ·苏云金芽孢杆菌ICPs基因 | 第13-15页 |
|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的作用机理 | 第15-20页 |
|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20-23页 |
| 2.关于几丁质酶的概述 | 第23-28页 |
| ·几丁质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23-24页 |
| ·几丁质酶的生化特性和类型 | 第24-26页 |
| ·几丁质酶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第26-28页 |
| 3.Bt工程菌的研究 | 第28-31页 |
| ·拓宽杀虫谱 | 第28页 |
| ·提高杀虫活性 | 第28-30页 |
| ·杀虫固氮工程菌的构建 | 第30页 |
| ·延缓抗性工程菌的构建 | 第30页 |
| ·融合基因的研究 | 第30-31页 |
| 4.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31-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48页 |
| 1.材料 | 第33-38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33页 |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33页 |
| ·试剂和引物 | 第33-37页 |
| ·供试昆虫 | 第37-38页 |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 2.方法 | 第38-48页 |
| ·融合基因的构建 | 第38-41页 |
| ·几丁质酶基因在BL21(DE3)中的克隆表达 | 第41-43页 |
| ·表达载体pHUAccB5电转化XBU001 | 第43-44页 |
| ·融合基因在无晶体突变株中的表达 | 第44-45页 |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重组晶体的形状 | 第45-46页 |
|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 第46页 |
| ·生测 | 第46-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64页 |
| 1.Bt cry1Ac基因与tchi21基因的融合构建 | 第48-51页 |
| ·Bt 4.0718菌株质粒的抽提 | 第50页 |
| ·PCR扩增烟草几丁质酶基因tchi21 | 第50页 |
| ·PCR扩增cry1Ac基因及cry1Ac下游终止子序列 | 第50-51页 |
| ·融合基因chi-ter的PCR扩增 | 第51页 |
| 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 第51-56页 |
| ·中间重组质粒pUAccB19的构建 | 第52-53页 |
| ·表达载体pHUAccB5的构建 | 第53-56页 |
| ·融合基因片段上下游序列分析 | 第56页 |
| 3.几丁质酶抗体的制备 | 第56-58页 |
| ·pGEX-Chi表达体系构建 | 第56-58页 |
| ·pGEX-Chi诱导表达 | 第58页 |
| ·Dot blotting检测GST-Chi抗体 | 第58页 |
| 4.融合基因在无晶体突变株XBU001中的表达 | 第58-61页 |
| ·表达载体pHUAccB5电转化XBU001和鉴定 | 第58-59页 |
| ·融合蛋白的分离提取和SDS-PAGE检测 | 第59-60页 |
| ·融合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 第60-61页 |
| 5 重组晶体蛋白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 第61页 |
| 6 重组菌XBU-HUAccB5的几丁质酶活测定 | 第61-62页 |
| 7 工程菌XBU-HUAccB5的生物活性测定 | 第62-64页 |
| ·工程菌XBU-HUAccB5对初孵棉铃虫的生测 | 第62-63页 |
| ·工程菌XBU-HUAccB5对四龄棉铃虫生测 | 第63-64页 |
| 讨论 | 第64-70页 |
| 1.Bt工程菌目标基因的选择 | 第64-65页 |
| 2.cry1Ac基因与烟草几丁质酶tchi21基因融合方法及策略 | 第65-66页 |
| 3.工程菌XBU-HUAccB5的几丁质酶活研究 | 第66-67页 |
| 4.工程菌的杀虫机理 | 第67-68页 |
| 5.本研究的特色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5页 |
| 附录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