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景观设计 | 第14页 |
·技术标准的应用 | 第14-15页 |
·不同阶段景观因素考虑的重点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公路景观设计理论基础 | 第20-35页 |
·公路景观的基本涵义 | 第20-24页 |
·景观 | 第20-21页 |
·公路景观的涵义 | 第21-24页 |
·动视觉特性 | 第24-27页 |
·视觉的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驾驶员的视觉心理特性 | 第26-27页 |
·乘客的视觉特性 | 第27页 |
·公路线形的视觉特性 | 第27页 |
·美学原理 | 第27-30页 |
·美学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美学对公路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29-30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0-33页 |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 第30-31页 |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 | 第31-32页 |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恢复生态学理论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旅游区公路选线方法与技术 | 第35-49页 |
·旅游区公路的功能与特点 | 第35-36页 |
·旅游区公路选线工作程序 | 第36-37页 |
·现场调查研究 | 第36页 |
·现场踏勘 | 第36页 |
·分析路线走廊,实施纸上定线 | 第36页 |
·实测路线走廊地形图 | 第36页 |
·方案比选 | 第36-37页 |
·现场放线实测,进行施工图设计 | 第37页 |
·旅游区公路技术标准制定 | 第37-38页 |
·宏观原则 | 第37-38页 |
·微观原则 | 第38页 |
·旅游区公路选线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影响旅游区公路路线的主要因素 | 第38-39页 |
·旅游区公路选线技术路线 | 第39页 |
·旅游区公路选线原则 | 第39-40页 |
·旅游区公路特征地段选线方法 | 第40-43页 |
·越岭选线 | 第40-41页 |
·沿河选线 | 第41-43页 |
·山脊选线 | 第43页 |
·旅游区公路定线方法 | 第43-48页 |
·直线型定线 | 第44页 |
·曲线型定线 | 第44-48页 |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旅游区公路景观设计 | 第49-70页 |
·旅游区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 第49-51页 |
·基本原则 | 第49-50页 |
·设计理念 | 第50-51页 |
·旅游区公路线形景观设计 | 第51-60页 |
·线形与地形的协调 | 第52-58页 |
·线形与植被的协调 | 第58-60页 |
·旅游区公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景观设计 | 第60-63页 |
·中央分隔带 | 第60页 |
·路侧绿化带 | 第60-61页 |
·互通立交 | 第61-62页 |
·桥涵和隧道 | 第62页 |
·服务区 | 第62-63页 |
·诱导标识 | 第63页 |
·旅游区公路景观恢复与再造 | 第63-69页 |
·旅游区公路景观恢复的原则 | 第64-65页 |
·水土流失的防治 | 第65页 |
·旅游区公路环境的植被恢复 | 第65-67页 |
·景观恢复与再造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旅游区公路选线及景观设计实例 | 第70-78页 |
·索教公路项目背景 | 第70页 |
·工程概况 | 第70-71页 |
·灵活应用标准指标 | 第71-72页 |
·适宜的选线方式 | 第72-76页 |
·越岭选线 | 第72-74页 |
·沿河选线 | 第74-75页 |
·注重曲线连续流畅性,优化路线线形 | 第75-76页 |
·采用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设计一体化技术进行多方案比选 | 第76页 |
·环境景观设计 | 第76-77页 |
·环境特征与污染因素分析 | 第76-77页 |
·景观保护设计 | 第77页 |
·本章小节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一、结论 | 第78-79页 |
二、展望 | 第79-80页 |
附录:索教公路成果一览表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