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二、研究现状与资料综述 | 第14-16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二) 资料综述 | 第14-16页 |
三、内容结构与创新之处 | 第16-19页 |
(一) 内容结构 | 第16-17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律师协会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 第19-42页 |
一、律师协会的起源和发展 | 第19-28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律师协会 | 第20-21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律师协会 | 第21-23页 |
(三) 中国的律师协会 | 第23-28页 |
二、律师协会的性质和特征 | 第28-34页 |
(一) 律师协会的性质 | 第28-30页 |
(二) 律师协会的特征 | 第30-34页 |
三、律师协会的地位和作用 | 第34-42页 |
(一) 律师协会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双重地位 | 第35-37页 |
(二) 律师协会的作用 | 第37-42页 |
第二章 律师协会与国家机关间关系的基本模式 | 第42-69页 |
一、公共行政的发展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 | 第42-52页 |
(一)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 | 第42-44页 |
(二)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两分法"理论 | 第44-45页 |
(三)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三分法"理论 | 第45-46页 |
(四) 公共行政的发展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 | 第46-52页 |
二、各国律师协会与国家机关间关系的基本模式 | 第52-57页 |
(一) 以德国为代表的"行政监督模式" | 第52-54页 |
(二) 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监管模式" | 第54-55页 |
(三) 以日本为代表的"行业自治模式" | 第55-57页 |
(四) 目前在中国实行的"两结合管理模式" | 第57页 |
三、中国律师协会与国家机关间关系的发展过程 | 第57-64页 |
(一) 司法监管与行业监督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时期 | 第58-59页 |
(二) 国家对律师协会的多重管理和全面控制时期 | 第59-60页 |
(三) 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行业的行政管理时期 | 第60-61页 |
(四) 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与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两结合"时期 | 第61-64页 |
四、律师协会与国家机关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 第64-69页 |
(一) 协作关系 | 第64-66页 |
(二) 指导关系 | 第66-67页 |
(三) 监督关系 | 第67-69页 |
第三章 律师协会与其会员间的关系 | 第69-84页 |
一、律师协会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 第69-73页 |
(一) 权力机构 | 第69-70页 |
(二) 执行机构 | 第70-71页 |
(三) 秘书机构 | 第71-72页 |
(四) 其他机构 | 第72-73页 |
二、律师协会与律师和律师执业机构的关系 | 第73-81页 |
(一) 代表关系 | 第73-75页 |
(二) 服务关系 | 第75-77页 |
(三) 管理关系 | 第77-79页 |
(四) 双向监督关系 | 第79-81页 |
三、律师协会之间的关系 | 第81-84页 |
(一) 平等关系 | 第81页 |
(二) 监督关系 | 第81-82页 |
(三) 指导关系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律师协会的权力及其法律规制 | 第84-109页 |
一、律师协会的权力性质与来源 | 第84-88页 |
(一) 律师协会的权力性质 | 第84-86页 |
(二) 律师协会的权力来源 | 第86-88页 |
二、律师协会的权力 | 第88-100页 |
(一) 行规制定权 | 第89-91页 |
(二) 监督管理权 | 第91-92页 |
(三) 纪律惩戒权 | 第92-95页 |
(四) 纠纷调处权 | 第95-96页 |
(五) 行业代表权 | 第96-100页 |
三、律师协会权力的法律规制 | 第100-109页 |
(一) 律师协会相关立法的三个层次 | 第101-103页 |
(二) 律师协会权力的设定 | 第103-104页 |
(三) 律师协会权力的制约 | 第104-109页 |
第五章 律师协会会员的权利及其有效救济 | 第109-126页 |
一、律师行业管理中的行政相对人 | 第109-112页 |
(一) 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提升 | 第109-111页 |
(二) 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特征 | 第111-112页 |
二、律师协会会员的权利 | 第112-118页 |
(一) 实体性权利 | 第112-115页 |
(二) 程序性权利 | 第115-118页 |
三、律师协会会员权利的救济途径 | 第118-126页 |
(一) 律师协会内部的救济 | 第118-119页 |
(二) 国家行政机关的救济 | 第119-121页 |
(三) 国家司法机关的救济 | 第121-126页 |
结论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 | 第139-140页 |
后记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