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单菌株发酵和混合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纤维素的概述第13-14页
     ·纤维素分子的结构特征第13页
     ·纤维素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纤维素酶的概述第14-22页
     ·纤维素酶的组成及分子结构第14-15页
     ·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机理第15-16页
     ·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第16-18页
     ·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第18-20页
     ·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第20页
     ·纤维素酶的提取纯化第20-21页
     ·纤维素酶活测定方法研究第21-22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2-24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2-23页
     ·本课题创新点第23-24页
第2章 单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第24-44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菌种第24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4-25页
     ·培养基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30页
     ·试剂的配制第26页
     ·稻草的预处理第26页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第26-27页
     ·酶液制备及酶活测定第27-28页
     ·菌种显微及菌落形态观察第28页
     ·发酵种子液制备方法第28-29页
     ·发酵条件优化第29-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43页
     ·三株菌的菌落形态及细胞形态观察第30-32页
       ·串珠霉菌落形态及显微特征第30-31页
       ·枝孢菌菌落形态及显微特征第31-32页
       ·链霉菌菌落形态及显微特征第32页
     ·串珠霉、链霉菌、枝孢菌发酵产酶的比较第32-33页
     ·影响串珠霉发酵产酶的单因素试验第33-36页
       ·稻草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第33-34页
       ·麸皮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第34页
       ·起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第34-35页
       ·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35页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第35-36页
       ·发酵时间对产酶影响第36页
     ·串珠霉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第36-43页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重要因素第36-38页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第38-39页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第39-42页
       ·回归方程确定最佳值域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双菌株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第44-66页
   ·实验材料第44页
     ·菌种第44页
     ·培养基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48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混合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第44-45页
     ·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第45-47页
     ·枝孢菌与链霉菌混合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第47页
     ·筛选影响串珠霉与链霉菌混菌发酵产酶的重要因素第47页
     ·影响串珠霉与链霉菌混菌发酵重要因素的响应面分析第47-48页
     ·酶液制备及酶活测定方法第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64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混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第48-50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的混合方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48-49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不同生长期培养液混合对产酶的影响第49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混合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49-50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混合接种比例对产酶的影响第50页
     ·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第50-54页
       ·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方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51页
       ·温度对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产酶的影响第51-52页
       ·温度转换时期对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产酶的影响第52页
       ·起始pH对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产酶的影响第52-53页
       ·串珠霉与链霉菌接种比例对混合发酵产酶的影响第53-54页
       ·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54页
     ·枝孢菌与链霉菌混合发酵产酶试验第54-55页
     ·三组双菌株混合发酵产酶与单菌株发酵产酶的比较第55页
     ·筛选影响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产酶的显著因素第55-57页
     ·影响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显著因素的响应面分析第57-64页
       ·Box-Behnken设计法响应面分析第57-58页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第58-61页
       ·回归方程及响应面的分析图第61-63页
       ·确定显著因素及响应量的最佳值域第63-64页
   ·小结第64-66页
     ·混菌发酵比单菌发酵产酶高第64页
     ·不同菌株间混合发酵方式不同第64-65页
     ·因素之间对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产酶影响不同第65页
     ·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产酶条件优化结果第65-66页
第4章 单菌与混菌发酵液纤维素酶提取纯化及酶系分析第66-84页
   ·实验材料第66-67页
     ·发酵液第66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6-67页
   ·实验方法第67-72页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67-68页
     ·发酵液的制备第68-69页
     ·酶活测定方法第69页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定第69页
     ·硫酸铵盐析法提取纤维素酶第69-70页
     ·丙酮沉淀第70页
     ·透析方法第70页
     ·凝胶过滤层析第70-71页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71-72页
   ·结果与分析第72-82页
     ·6种类型发酵产纤维素酶发酵液酶活第72-73页
       ·串珠霉产纤维素酶发酵液酶活第72页
       ·链霉菌产纤维素酶发酵液酶活第72页
       ·枝孢菌产纤维素酶发酵液酶活第72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混合发酵液酶活第72页
       ·链霉菌与串珠霉混合发酵液酶活第72-73页
       ·链霉菌与枝孢菌混合发酵液的酶活第73页
     ·6种类型发酵液硫酸铵不同饱和度盐析结果第73-77页
       ·串珠霉发酵液不同饱和度硫酸铵盐析第73页
       ·链霉菌发酵液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第73-74页
       ·枝孢菌发酵液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第74-75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混合发酵液不同饱和度硫酸铵盐析第75页
       ·串珠霉与链霉属混合发酵液不同饱和度硫酸铵盐析第75-76页
       ·链霉菌与枝孢菌混合发酵液不同饱和度硫酸铵盐析第76-77页
     ·6种类型盐析酶液SephadexG-75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结果第77-81页
       ·串珠霉发酵酶液层析结果第77页
       ·链霉菌发酵酶液层析结果第77-78页
       ·枝孢菌发酵酶液层析结果第78-79页
       ·串珠霉与枝孢菌发酵酶液层析结果第79页
       ·串珠霉与链霉菌发酵酶液层析结果第79-80页
       ·枝孢菌与链霉菌发酵酶液层析第80-81页
     ·6类发层析液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第81-82页
   ·小结第82-8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7页
   ·三菌株初始产纤维素酶活力比较第84页
   ·串珠霉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第84页
   ·双菌株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第84-85页
   ·真菌和真菌混合与真菌和放线菌混合发酵产酶的区别第85页
   ·影响串珠霉与链霉菌混合发酵的因素分析第85页
   ·6种发酵方法所得纤维素酶酶系分析第85-86页
     ·6种发酵液硫酸铵盐析结果的区别第85-86页
     ·6种发酵液Sephadex G-75层析结果的区别第86页
     ·6种发酵液经层析后电泳结果的区别第86页
   ·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写作在“别处”:论萧红、迟子建的创作
下一篇:一种组播源认证协议的优化改进设计与原型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