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现场总线标准的现状 | 第9-10页 |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课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12页 |
·论文所做工作及内容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2 协议转换网关总体设计 | 第13-16页 |
·协议转换网关模型 | 第13-14页 |
·系统整体结构 | 第14-15页 |
·设计思想 | 第15-16页 |
3 协议转换网关的硬件设计 | 第16-26页 |
·CPU选型 | 第17-19页 |
·AT91SAM9260特性 | 第18-19页 |
·ARM926EJ-S处理器 | 第19页 |
·系统各部分功能简介 | 第19-26页 |
·电源电路 | 第19-21页 |
·晶振电路 | 第21-22页 |
·BOOTROM电路 | 第22页 |
·FLASH存储器接口电路 | 第22-23页 |
·SDRAM接口电路 | 第23-24页 |
·RS232接口电路 | 第24页 |
·CAN接口电路 | 第24-25页 |
·以太网接口电路 | 第25-26页 |
4 嵌入式Linux平台在协议网关的实现 | 第26-34页 |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 第27页 |
·嵌入式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 | 第27-28页 |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的开发 | 第28-30页 |
·开发方式介绍 | 第28-29页 |
·NFS与TFTP配置 | 第29-30页 |
·bootloader | 第30-31页 |
·文件系统及制作 | 第31-32页 |
·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烧写 | 第32-34页 |
·制作并烧写内核zlmage | 第32页 |
·制作并烧写文件系统ramdisk.image.gz | 第32-33页 |
·JFFS2文件系统的制作与烧写 | 第33-34页 |
5 协议转换网关的软件设计 | 第34-67页 |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 第34-36页 |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简介 | 第36-38页 |
·设备驱动程序的分类 | 第37页 |
·驱动程序实现的方法和主要模块 | 第37-38页 |
·CAN总线驱动程序设计 | 第38-41页 |
·初始化驱动函数模块 | 第38-39页 |
·读写CAN总线的实现 | 第39-41页 |
·卸载驱动函数模块 | 第41页 |
·以太网与现场总线协议模块的实现 | 第41-56页 |
·Modbus协议简介 | 第41-44页 |
·主程序流程 | 第44-45页 |
·Modbus主站程序流程 | 第45-48页 |
·Modbus从站模块实现 | 第48-50页 |
·Modbus/TCP服务器模块实现 | 第50-51页 |
·CAN-bus概述 | 第51-55页 |
·CAN自定义通讯协议 | 第55-56页 |
·嵌入式WEB服务器实现 | 第56-67页 |
·嵌入式Web服务器移植 | 第57-59页 |
·CGIC库的移植 | 第59-60页 |
·HTML模板的制作 | 第60页 |
·CGI程序的开发 | 第60-61页 |
·本系统WEB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 第61-67页 |
6 系统调试与运行 | 第67-68页 |
7 基于无磁盘阵列双基容错技术协议网关的研究 | 第68-75页 |
·双机容错技术 | 第68-71页 |
·共享磁盘阵列的双机容错系统 | 第68-69页 |
·无共享磁盘的容错系统 | 第69页 |
·无共享磁盘的双机容错技术关于网络处理的分析与改进 | 第69-71页 |
·系统实现 | 第71-75页 |
·硬件设计 | 第71-72页 |
·软件设计 | 第72页 |
·心跳协议与数据冗余 | 第72-73页 |
·主备机确认机制 | 第73页 |
·修改网络协议栈 | 第73-74页 |
·故障指示与传输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