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当前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7-9页 |
·关于数字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关于人文关怀的研究 | 第8页 |
·关于数字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的研究 | 第8-9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9页 |
·本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行文结构 | 第10-1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行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关于数字网络技术:技术的现代扩张 | 第12-19页 |
·技术及哲学上数的定义 | 第12-14页 |
·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新概念 | 第14-19页 |
·数字化 | 第15页 |
·数字化时代 | 第15-16页 |
·数字化生存 | 第16-17页 |
·数字技术 | 第17页 |
·网络技术 | 第17-19页 |
第3章 关于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 第19-25页 |
·人文精神 | 第19-22页 |
·人文精神的定义 | 第19-21页 |
·“以人为中心”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 | 第21-22页 |
·人文关怀 | 第22-25页 |
·人文关怀的提出缘于人文精神的迷失 | 第23页 |
·人文关怀的定义 | 第23-25页 |
第4章 数字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及其异化 | 第25-37页 |
·数字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 | 第25-27页 |
·数字网络技术的异化 | 第27-29页 |
·数字网络技术的异化导致人文精神的衰微 | 第29-34页 |
·基本伦理道德的丧失 | 第29-30页 |
·主体性的压抑与束缚 | 第30-33页 |
·价值理性的失落 | 第33-34页 |
·数字网络技术异化的根源 | 第34-37页 |
·数字网络技术异化产生的技术根源 | 第35页 |
·数字网络技术异化产生的主体性根源 | 第35-37页 |
第5章 如何克服数字网络技术异化,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 | 第37-48页 |
·重建数字网络的人文精神 | 第37-42页 |
·伦理道德的关怀 | 第38-39页 |
·人的主体性的提升 | 第39-40页 |
·价值理性的重建 | 第40-42页 |
·遵循数字网络技术人文关怀的原则 | 第42-48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2-44页 |
·技术与人文相融合的原则 | 第44-45页 |
·尊重主体原则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