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物权变动规制模式的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物权变动及相关理论简介第11-18页
 第一节 物权变动第11-13页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第11页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及分类第11-12页
  三、对物权变动进行立法规制的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物权行为理论概述第13-18页
  一、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第13页
  二、物权行为第13-15页
  三、物权行为理论的内涵第15页
  四、物权行为理论的价值及其争议第15-18页
第二章 物权变动规制模式及其比较第18-32页
 第一节 三种主要的物权变动模式立法例简介第18-21页
  一、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18-19页
  二、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19-20页
  三、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20-21页
 第二节 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比较第21-32页
  一、三种物权变动模式在内涵上的本质区别第21-22页
  二、三种物权变动模式的价值分析第22-32页
第三章 我国物权变动规制模式的立法沿革第32-38页
 第一节 《物权法》颁布前物权变动规制模式的考察第32-33页
 第二节 《物权法》立法过程中物权变动规制模式的争论第33-34页
 第三节 《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规制模式的规定第34-38页
第四章 我国物权变动规制模式之展望第38-47页
 第一节 物权变动模式选择问题的理论预设第38-39页
 第二节 对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审视——以第三人保护为中心第39-43页
  一、债权形式主义与第三人利益保护第40-41页
  二、善意取得制度与第三人利益保护第41-42页
  三、从无权利人处取得与第三人利益保护第42-43页
 第三节 我国立法采纳物权形式主义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第43-47页
  一、物权形式主义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价值不可否认第43页
  二、立法和司法层面可能存在的障碍分析第43-46页
  三、本节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导向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冲压件3D扫描快速检测系统虚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