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指标评价在船舶再循环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船舶再循环工业简介 | 第10页 |
| ·我国是拆船大国 | 第10-13页 |
| ·自然优势 | 第10-11页 |
| ·发展历程 | 第11页 |
| ·广阔前景 | 第11-12页 |
| ·交流合作 | 第12页 |
| ·阶段成果 | 第12-13页 |
| ·拆船业将实施绿色通行证制度 | 第13-15页 |
| ·传统拆船业的弊端 | 第13-14页 |
| ·国际社会对拆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 | 第14页 |
| ·绿色通行证制度的引入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2章 我国船舶再循环生产现状 | 第18-26页 |
| ·船舶再循环中的术语和定义 | 第18-19页 |
| ·拆船生产工艺流程 | 第19页 |
| ·拆船生产污染源分析 | 第19-22页 |
| ·水污染源分析 | 第20页 |
| ·大气污染源分析 | 第20-21页 |
| ·固废污染源分析 | 第21-22页 |
| ·污染防治措施 | 第22-25页 |
| ·水污染防治措施 | 第22-23页 |
|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第23-24页 |
|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 第24页 |
| ·事故排油的处理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拆船绿色指标评价模型 | 第26-41页 |
| ·绿色度 | 第26-29页 |
| ·绿色度的概念 | 第26-27页 |
| ·绿色度的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 ·绿色指标评价体系 | 第29-3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29-3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31页 |
| ·拆船绿色指标评价模型 | 第31-36页 |
| ·拆船绿色指标评价模型层次 | 第32-33页 |
| ·各因素指标的具体说明 | 第33-36页 |
| ·拆船绿色评价体系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拆船数据库和知识库的设计模型 | 第39-40页 |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 第4章 拆船绿色指标评价应用研究 | 第41-5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1-45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41-43页 |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3-45页 |
| ·拆船绿色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 | 第45-51页 |
| ·确定因素递阶层次模型 | 第45-46页 |
| ·建立评价集 | 第46-47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47-50页 |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0-51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1页 |
| ·拆船绿色评价模糊评价 | 第51-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绿色设计综述 | 第58-78页 |
| ·绿色设计的提出 | 第58-63页 |
| ·自然历史因素 | 第59-60页 |
| ·社会发展要求 | 第60-62页 |
| ·绿色设计应运而生 | 第62-63页 |
| ·绿色产品 | 第63-67页 |
| ·绿色产品的概念 | 第63-64页 |
| ·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 | 第64-65页 |
| ·绿色产品的认证 | 第65-67页 |
| ·生命周期评价(LCA) | 第67-71页 |
| ·LCA综述 | 第67-70页 |
| ·LCA的标准化 | 第70-71页 |
| ·LCA的应用 | 第71页 |
|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 第71-73页 |
| ·绿色制造的概念 | 第72页 |
| ·从绿色涉及到绿色制造的发展 | 第72-73页 |
| ·LCA中的回收 | 第73-76页 |
| ·回收利用综述 | 第73-74页 |
| ·回收策略 | 第74-75页 |
| ·面向拆卸的设计DFD | 第75-76页 |
| ·绿色设计在船舶再循环中的意义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 ·未来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