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IP组播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MPLS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MPLS组播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1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IP组播技术 | 第13-20页 |
·组播和传统单播及广播的比较 | 第13页 |
·组播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3页 |
·组播地址分配 | 第13-14页 |
·组播组管理协议IGMP | 第14-15页 |
·组播分布树 | 第15-16页 |
·源端基准树(Source-specific tree) | 第15-16页 |
·共享树(Shared tree) | 第16页 |
·组播路由协议 | 第16-18页 |
·组播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第三章 MPLS技术 | 第20-27页 |
·MPLS与传统IP的比较 | 第20页 |
·MPLS体系结构 | 第20-23页 |
·MPLS涉及的术语定义 | 第20-22页 |
·MPLS标记的封装 | 第22-23页 |
·MPLS标记的绑定 | 第23页 |
·MPLS标记的分配及分发过程 | 第23-24页 |
·MPLS标记的分配 | 第23-24页 |
·MPLS标记的分发过程 | 第24页 |
·MPLS标记交换的工作过程 | 第24-25页 |
·MPLS的应用 | 第25-27页 |
第四章 MPLS环境下组播路由研究 | 第27-40页 |
·MPLS环境下组播的基本问题分析 | 第27页 |
·MPLS环境下组播的关键技术分析 | 第27-30页 |
·与MPLS相关的IP组播路由协议影响 | 第27-29页 |
·组播的LSP触发方式 | 第29-30页 |
·组播信令协议 | 第30页 |
·PIM-SM协议 | 第30-34页 |
·PIM-SM Hello消息 | 第30-31页 |
·组播成员的加入和离开 | 第31-32页 |
·组播成员的加入 | 第31-32页 |
·组播成员的离开 | 第32页 |
·源端的注册 | 第32-33页 |
·源端注册消息 | 第32-33页 |
·源端注册停止消息 | 第33页 |
·共享树到SPT树的转换 | 第33-34页 |
·MPLS组播树的生成 | 第34-35页 |
·MPLS环境下实现PIM-SM源端基准树 | 第35-38页 |
·组成员的加入 | 第35-37页 |
·组成员的退出 | 第37页 |
·组播数据的转发 | 第37页 |
·网络信息管理系统NIMS | 第37-38页 |
·MPLS环境下实现PIM-SM共享树 | 第38-40页 |
·组播共享树LSP的生成问题 | 第38页 |
·组播共享树LSP的生成算法 | 第38-40页 |
第五章 MPLS环境下组播路由实现方案 | 第40-50页 |
·NS-2及其原理概述 | 第40-41页 |
·NS-2进行网络模拟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 第41-43页 |
·基于NS-2的MPLS仿真器 | 第43-47页 |
·模块扩展 | 第44-45页 |
·MPLS结点要维护的信息表 | 第45-46页 |
·MPLS结点的运行过程 | 第46-47页 |
·MNS的组播扩展 | 第47页 |
·MPLS环境下组播数据的转发 | 第47-50页 |
第六章 MPLS环境下组播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仿真实验 | 第50-54页 |
·仿真分析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