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地图自动综合 | 第10-14页 |
·数字环境下的地图综合 | 第11-12页 |
·多尺度GIS空间目标自动综合 | 第12-13页 |
·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14页 |
·地图自动综合算子算法 | 第14-17页 |
·地图自动综合算子的归纳 | 第14-15页 |
·地图自动综合算法的研究 | 第15-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居民地综合理论 | 第19-27页 |
·传统居民地综合理论 | 第19-24页 |
·居民地的选取 | 第19-20页 |
·居民地形状概括的基本原则 | 第20-24页 |
·地形图上地物元素的尺寸和载负量要求 | 第24页 |
·自然综合的原理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居民地在影像上的特征 | 第27-47页 |
·居民地的轮廓特征 | 第27-31页 |
·1m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居民地的轮廓特征 | 第27页 |
·10m分辨率spot影像中街区居民地的轮廓特征 | 第27-31页 |
·居民地的细节特征 | 第31-42页 |
·1m影像表达1:5000到1:10000范围居民地的细节程度讨论 | 第31-38页 |
·10m分辨率遥感影像表达1:100000比例尺的细节程度讨论 | 第38-42页 |
·街区居民地在影像中的形态演化特征 | 第42-47页 |
第四章 综合解算模型 | 第47-54页 |
·最小二乘综合解算模型 | 第47-52页 |
·近似轮廓的条件平差模型 | 第47-51页 |
·最小二乘平差综合模型的组建 | 第51-52页 |
·直接解算模型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城镇居民地自动综合 | 第54-68页 |
·城镇居民地自动综合的数据准备工作 | 第54-55页 |
·建筑物的自动综合 | 第55-63页 |
·变形单体建筑物的综合 | 第55-58页 |
·组合建筑物的综合 | 第58-59页 |
·复杂的建筑物综合 | 第59-62页 |
·建筑物轮廓不能保有其形状的综合 | 第62-63页 |
·街区 | 第63-66页 |
·影响轮廓特征的因素分析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论文结论 | 第68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