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雨型稀性泥石流运动学特征及防治研究--以西宁市郭家沟泥石流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泥石流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泥石流研究 | 第12-14页 |
·泥石流研究趋势 | 第14-15页 |
·泥石流运动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郭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特征 | 第19-40页 |
·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 | 第19-25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9-20页 |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地层与岩性 | 第21-23页 |
·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水文地质特征 | 第23-25页 |
·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25页 |
·郭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 | 第25-37页 |
·地形条件 | 第26-28页 |
·固体物质条件 | 第28-32页 |
·水动力条件 | 第32-37页 |
·郭家沟泥石流典型特征 | 第37-40页 |
·泥石流活动周期 | 第37页 |
·泥石流过程 | 第37-38页 |
·泥石流性质 | 第38页 |
·泥石流规模等级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郭家沟泥石流运动学特征模型选取 | 第40-63页 |
·泥石流运动机理模型概述 | 第40-48页 |
·经典泥石流模型概述 | 第40-41页 |
·近年来改进泥石流模型概述 | 第41-48页 |
·郭家沟泥石流运动起动条件研究 | 第48-57页 |
·郭家沟泥石流起动条件研究 | 第48-54页 |
·郭家沟泥流固体物质搬运方式研究 | 第54-57页 |
·郭家沟泥石流运动模型选取 | 第57-63页 |
·泥石流运动力学模型 | 第57-61页 |
·郭家沟泥石流运动力学模型选取 | 第61-63页 |
第四章 郭家沟泥石流运动学特征模拟计算 | 第63-82页 |
·郭家沟泥流流态的判别与计算 | 第63-70页 |
·泥流流态的判别 | 第63-66页 |
·泥石流流态计算 | 第66-70页 |
·郭家沟泥石流流速计算 | 第70-75页 |
·不淤流速 | 第70-73页 |
·郭家沟泥石流流速 | 第73-75页 |
·郭家沟泥石流流量计算 | 第75-79页 |
·泥石流流量的基本特征 | 第75-76页 |
·泥石流平均流量的计算 | 第76页 |
·泥石流的最大流量及阻塞系数 | 第76-79页 |
·模拟计算结果验证 | 第79-82页 |
·运用已有研究成果验证泥石流流速 | 第79-81页 |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已爆发泥石流对比分析 | 第81-82页 |
第五章 郭家沟泥石流防治研究 | 第82-94页 |
·泥石流防治措施和体系 | 第82-83页 |
·防治的两种措施 | 第82页 |
·防治的三个基本体系 | 第82-83页 |
·工程防治方案优选 | 第83-87页 |
·前人提出的三个治理方案 | 第83-85页 |
·防治方案优选 | 第85-87页 |
·防治工程设计 | 第87-90页 |
·排导工程 | 第87-88页 |
·拦挡工程 | 第88-90页 |
·生物工程设计 | 第90-92页 |
·防治工程的可靠度 | 第92-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