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24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22页 |
|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 第10-13页 |
| ·城市空间发展与用地功能规划理论 | 第13-18页 |
|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 | 第18-22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2-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2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第24-43页 |
| ·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及优化方向 | 第24-30页 |
| ·历次总体规划回顾 | 第24-25页 |
| ·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 ·多中心组团结构与优化方向 | 第26-30页 |
| ·西安市交通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30-35页 |
| ·现状特征 | 第30-33页 |
| ·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 ·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 | 第34-35页 |
| ·西安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第35-42页 |
| ·建设必要性 | 第35-38页 |
| ·规划方案 | 第38-40页 |
| ·功能定位 | 第40-41页 |
| ·结构与层次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3 轨道交通对西安市“一城多心”的引导作用 | 第43-58页 |
|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与城市结构 | 第43-45页 |
|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的特性 | 第43-44页 |
| ·不同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引力场模型与广义出行费用的城市吸引力场模型 | 第45-47页 |
| ·引力模型 | 第45-46页 |
| ·广义出行费用 | 第46-47页 |
| ·广义出行费用的城市吸引力场模型 | 第47页 |
| ·轨道交通吸引力场模型对西安“一城多心”的引导作用 | 第47-57页 |
| ·常规与轨道交通条件下的吸引力场模型 | 第47-49页 |
| ·轨道交通吸引力场模型的引导作用 | 第49-51页 |
| ·轨道交通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引导作用 | 第51-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4 轨道交通对西安市轴向发展的引导作用 | 第58-70页 |
| ·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 | 第58-59页 |
| ·廊道效应原理 | 第58页 |
| ·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 | 第58-59页 |
| ·轨道交通与城市轴向发展 | 第59-62页 |
| ·轴的构成 | 第59页 |
| ·轴向城市空间结构 | 第59-60页 |
|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轴向发展 | 第60-62页 |
| ·轨道交通引导西安市轴向发展 | 第62-69页 |
| ·西安市轴向发展趋向 | 第62页 |
| ·轨道交通与西安市发展轴的关系 | 第62-63页 |
| ·轨道交通对西安市轴向发展的引导作用 | 第63-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存在问题及保障策略研究 | 第70-78页 |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70页 |
| ·线网结构问题 | 第70页 |
| ·土地利用及控制问题 | 第70页 |
| ·保障策略研究 | 第70-77页 |
| ·轨道交通线网调整策略 | 第70-72页 |
| ·土地利用及控制调整策略 | 第72-75页 |
| ·其他策略研究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图表目录 | 第84-88页 |
| 申请答辩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