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玉米生产在山西省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12-18页 |
·玉米生理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种植适应性 | 第12页 |
·玉米经济属性体现了其用途的广泛性 | 第12-14页 |
·玉米的食用价值 | 第12-13页 |
·玉米的饲用价值 | 第13-14页 |
·玉米的工业用途 | 第14页 |
·玉米的药用价值 | 第14页 |
·玉米生产在山西省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14-18页 |
·玉米生产在山西省畜牧业中的地位 | 第14-15页 |
·玉米生产在山西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 第15页 |
·玉米生产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玉米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山西玉米种业的发展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山西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条件及其种植区划 | 第18-28页 |
·山西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条件 | 第18-20页 |
·山西发展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 | 第18页 |
·山西发展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 | 第18页 |
·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推广体系的优势 | 第18-19页 |
·山西发展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栽培技术优势 | 第19-20页 |
·山西发展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 第20页 |
·山西玉米生产的种植区划概况 | 第20-28页 |
·春播特早熟区 | 第21-22页 |
·春播早熟区 | 第22-23页 |
·春播中晚熟区 | 第23-26页 |
·夏播中早熟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山西省玉米生产现状 | 第28-37页 |
·山西省玉米生产历史 | 第28-31页 |
·建国初期玉米生产水平 | 第29页 |
·五十年代玉米生产水平 | 第29页 |
·六十年代玉米生产水平 | 第29页 |
·七十年代玉米生产水平 | 第29页 |
·八十年代玉米生产水平 | 第29-30页 |
·九十年代玉米生产水平 | 第30页 |
·山西省玉米生产发展稳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山西省玉米生产现状 | 第31-34页 |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第31-32页 |
·玉米生产水平均衡稳定提高 | 第32页 |
·畜牧业发展迅速,玉米需求量日益增大 | 第32-33页 |
·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玉米生产发展 | 第33页 |
·目前的玉米良种推广 | 第33页 |
·山西省玉米生产与国内外比较 | 第33-34页 |
·山西省玉米生产限制因素 | 第34-35页 |
·自然因素 | 第34页 |
·社会因素 | 第34页 |
·技术因素 | 第34-35页 |
·山西省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玉米播种面积增长潜力不大 | 第35页 |
·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 | 第35页 |
·推广品种结构单一,缺少多用途优质新品种 | 第35页 |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很不平衡 | 第35页 |
·玉米科技投入相对较少 | 第35-36页 |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玉米深加工能力低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发展山西玉米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 第37-42页 |
·提高认识,加强对玉米生产的领导 | 第37页 |
·依靠科技进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 第37-38页 |
·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 第38-39页 |
·加强玉米新品种选育 | 第38页 |
·增加玉米科技投入 | 第38-39页 |
·改善玉米生产条件,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 | 第39页 |
·加强玉米种业管理 | 第39页 |
·把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玉米品种作为推广的首选目标 | 第39页 |
·兼顾品种类型多样化,适度发展专用玉米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 第39-40页 |
·加快高淀粉玉米品种推广,提高加工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 | 第39-40页 |
·加快高油玉米品种推广,提高玉米综合效益 | 第40页 |
·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 | 第40页 |
·加大玉米秸秆利用 | 第40页 |
·提高玉米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 开拓市场 | 第40-41页 |
·大力发展配合饲料工业,实现玉米就地加工转化 | 第41页 |
·稳步发展现代玉米工业,加速转化增值 | 第41页 |
·积极发展玉米食品加工业 | 第41页 |
·开展玉米高产竞赛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