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最终服务需求识别与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6页 |
图目录 | 第16-17页 |
表目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3页 |
·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 第19-2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公众参与意识的加强 | 第22-2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3-25页 |
·本研究的基本界定 | 第25-26页 |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 第25页 |
·电子政务用户 | 第25-26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研究框架 | 第27-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页 |
·主要的创新点 | 第30-33页 |
第二章 电子政务需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3-51页 |
·电子政务需求研究基础理论 | 第33-43页 |
·电子政务的定义向公众服务的演变 | 第33-36页 |
·电子政务的用户关系模式 | 第36-39页 |
·电子政务的服务内容研究 | 第39-41页 |
·对于电子政务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1-42页 |
·政府与公民、企业的互动 | 第42-43页 |
·电子政务需求研究的应用及意义 | 第43-48页 |
·电子政务需求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CRM 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 第44-47页 |
·需求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研究述评 | 第48-51页 |
·主要是从政府角度进行研究 | 第48页 |
·缺乏微观层面的研究 | 第48-49页 |
·缺乏实证研究方法 | 第49页 |
·缺乏电子政务需求规划与管理 | 第49-51页 |
第三章 电子政务用户识别研究 | 第51-69页 |
·从用户向“客户”或消费者的转变 | 第51-52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52-54页 |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 第52-53页 |
·利益相关者分类 | 第53-54页 |
·核心利益相关者 | 第54页 |
·电子政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4页 |
·电子政务的用户群体 | 第54-57页 |
·电子政务用户特征 | 第57-58页 |
·电子政务用户群体划分 | 第58-60页 |
·从宏、微观的角度进行划分 | 第59页 |
·从电子政务系统的角度进行划分 | 第59-60页 |
·从政府的角度划分 | 第60页 |
·从地理区域的角度划分 | 第60页 |
·电子政务用户的需求特征 | 第60-61页 |
·电子政务用户关系模型 | 第61-64页 |
·目标用户确定 | 第64页 |
·电子政务用户识别流程及应用 | 第64-69页 |
·电子政务用户识别流程 | 第64-66页 |
·应用案例 | 第66-69页 |
第四章 电子政务需求识别建模 | 第69-87页 |
·电子政务的经济学分析 | 第69-72页 |
·电子政务是一种公共物品 | 第69-70页 |
·电子政务的供给与需求现状 | 第70-72页 |
·顾客需求识别流程 | 第72-73页 |
·电子政务需求识别模型建模 | 第73-79页 |
·需求识别模型的步骤 | 第74-75页 |
·需求调查 | 第75页 |
·需求内容 | 第75-78页 |
·影响需求规模与强度的因素 | 第78-79页 |
·需求清单 | 第79页 |
·概念模型及研究方法 | 第79-87页 |
·理论背景 | 第79-83页 |
·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83页 |
·研究方法 | 第83-87页 |
第五章 影响公民电子政务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87-108页 |
·理论基础及假设 | 第87-92页 |
·个体因素 | 第87-89页 |
·社会因素 | 第89-90页 |
·地理因素 | 第90-91页 |
·心理因素 | 第91页 |
·技术因素 | 第91-92页 |
·人口特征因素对服务方式的影响 | 第92页 |
·公民需求影响因素实证模型 | 第92-93页 |
·变量定义 | 第93-96页 |
·解释变量定义 | 第94-95页 |
·被解释变量定义 | 第95-96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96-98页 |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98-101页 |
·需求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 第101-103页 |
·服务方式选择回归分析 | 第103-108页 |
第六章 影响企业电子政务需求的因素实证分析 | 第108-126页 |
·理论基础 | 第108-109页 |
·实证模型及假设提出 | 第109-112页 |
·实证模型 | 第109-111页 |
·假设的提出 | 第111-112页 |
·变量定义 | 第112-115页 |
·解释变量定义 | 第112-113页 |
·被解释变量定义 | 第113-115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115-118页 |
·信度效度检验 | 第118-120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118-119页 |
·信度分析 | 第119-120页 |
·需求强度多元回归分析 | 第120-122页 |
·服务方式选择实证分析 | 第122-126页 |
第七章 电子政务需求规划管理研究 | 第126-142页 |
·需求管理 | 第126页 |
·需求强度分析模型 | 第126-130页 |
·公民电子政务需求强度分析模型 | 第127-128页 |
·企业电子政务需求强度模型 | 第128-129页 |
·应用 | 第129-130页 |
·需求规模规划管理模型 | 第130-139页 |
·需求规模规划管理模型 | 第130-138页 |
·需求规模规划数学模型 | 第138页 |
·应用 | 第138-139页 |
·需求动态管理模型 | 第139-14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50页 |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42-146页 |
·结论 | 第142-145页 |
·政策建议 | 第145-146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6-148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48-149页 |
·理论研究 | 第148页 |
·实证分析 | 第148-149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9页 |
附录 | 第159-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