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私人实施的界定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私人实施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一、私人实施理论的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二、现代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理论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私人实施的功能 | 第15-20页 |
一、私人实施的积极功能 | 第15-17页 |
二、私人实施过度的消极功能 | 第17-18页 |
三、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实体制度 | 第20-27页 |
第一节 损害赔偿制度 | 第20-24页 |
一、构成要件之比较 | 第20-22页 |
二、构成要件之分析 | 第22-23页 |
三、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排除侵害制度 | 第24-27页 |
一、排除侵害制度与损害赔偿制度的区别 | 第24-25页 |
二、美国和日本对排除侵害制度的规定 | 第25页 |
三、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程序制度 | 第27-37页 |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私人实施程序 | 第27-29页 |
一、美国和日本不同的实施程序 | 第27页 |
二、两种不同实施程序的简要分析 | 第27-28页 |
三、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私人直接实施程序 | 第29-33页 |
一、私人直接实施的原因 | 第29-30页 |
二、私人直接实施的范围 | 第30-33页 |
第三节 前置性私人实施程序 | 第33-37页 |
一、前置性程序的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二、适用前置性程序的范围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我国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问题 | 第37-46页 |
第一节 现行法律中私人实施制度的规定与评析 | 第37-39页 |
一、现行法律对私人实施制度的规定 | 第37-38页 |
二、对现行法律中私人实施制度的评析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对《反垄断法(草案)》中私人实施制度的评价 | 第39-42页 |
一、未区分私人实施与一般性民事执行 | 第40-41页 |
二、未给私人实施提供足够激励 | 第41页 |
三、未对私人实施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制度 | 第42-46页 |
一、建立和完善私人实施制度的特殊意义 | 第42-43页 |
二、建立和完善私人实施制度的原则 | 第43-44页 |
三、建立和完善私人实施的具体制度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