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的政策效力与社会经济意义--基于雅安峡口二队调查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导言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退耕还林研究动态 | 第13-25页 |
·国内外退耕还林概况 | 第13-18页 |
·国外退耕还林研究 | 第13-14页 |
·我国退耕还林的历史进程 | 第14-16页 |
·中外退耕还林的历史比较 | 第16-17页 |
·退耕还林制度与征地制度比较 | 第17-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退耕还林理论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退耕还林理论 | 第22-25页 |
·公共品理论 | 第22-23页 |
·农民理性理论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3 退耕还林政策效力 | 第25-35页 |
·退耕还林政策效力分析 | 第25-28页 |
·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力 | 第25页 |
·退耕还林政策的诱导力 | 第25-27页 |
·退耕还林政策的拘束力 | 第27-28页 |
·退耕还林政策的确定力 | 第28页 |
·退耕还林政策效力的特点 | 第28-29页 |
·影响退耕还林政策效力的因素 | 第29-35页 |
·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 | 第29页 |
·工作经费不足 | 第29-30页 |
·政策缺乏稳定性 | 第30-32页 |
·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 | 第32-34页 |
·政策效力的周期规律 | 第34-35页 |
4 退耕还林政策的社会经济意义 | 第35-41页 |
·生态意义 | 第35-36页 |
·改善生态环境 | 第35-36页 |
·提高生态意识 | 第36页 |
·经济意义 | 第36-38页 |
·降低劳动强度 | 第36-37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第37-38页 |
·社会意义 | 第38-41页 |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第38页 |
·提高妇女地位 | 第38-39页 |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 第39-41页 |
5 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分析—以峡口二队为例 | 第41-53页 |
·从农民角度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 | 第41-50页 |
·退耕还林工程未来效益低 | 第42-43页 |
·农户基本生计问题 | 第43-44页 |
·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 第44-45页 |
·后续产业配置问题 | 第45-48页 |
·支出计量分析 | 第48-50页 |
·从国家角度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 | 第50-53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结论 | 第53页 |
·建议 | 第53-57页 |
·加快后续产业开发 | 第53-54页 |
·有组织实施劳务输出 | 第54页 |
·加大农业基础投入 | 第54-55页 |
·延长补助期限 | 第55页 |
·坚持因地制宜性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在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