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光学论文

建筑立面采光及得热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建筑采光遮阳概述第16-32页
 2-1 太阳辐射第16-19页
  2-1-1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第16页
  2-1-2 太阳轨迹图第16-17页
  2-1-3 遮阳角规图第17页
  2-1-4 当地太阳时与标准时差第17-18页
  2-1-5 太阳辐射热第18-19页
  2-1-6 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作用原理第19页
 2-2 建筑遮阳方式的相关概念第19-21页
  2-2-1 建筑遮阳第19-20页
  2-2-2 遮阳系数第20-21页
 2-3 建筑遮阳方式的历史演变第21-24页
  2-3-1 中国古代及国外的建筑遮阳方式第21-23页
  2-3-2 现代全球建筑的遮阳措施第23-24页
 2-4 建筑遮阳方式的几种类型第24-31页
  2-4-1 按遮阳元素的属性分类第24-26页
   2-4-1-1 通过建筑形体遮阳第24页
   2-4-1-2 通过建筑构件并兼顾遮阳第24-25页
   2-4-1-3 通过专设构件进行建筑遮阳第25页
   2-4-1-4 通过绿化进行遮阳的方式第25-26页
  2-4-2 按控制程度分类第26-27页
   2-4-2-1 固定式遮阳方式第26页
   2-4-2-2 可调节式遮阳方式第26-27页
  2-4-3 按设立位置分类第27-29页
   2-4-3-1 内遮阳方式第27页
   2-4-3-2 中间遮阳方式第27-28页
   2-4-3-3 外遮阳方式第28-29页
   2-4-3-4 内外遮阳方式的差异第29页
  2-4-4 按形式特征分类第29-31页
   2-4-4-1 挡板式第29-30页
   2-4-4-2 垂直式第30页
   2-4-4-3 水平式第30页
   2-4-4-4 综合式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建筑立面采光及太阳能得热系统化设计第32-50页
 3-1 影响遮阳设计的因素第32-39页
  3-1-1 遮阳与采光第32-34页
   3-1-1-1 挡光板第32-34页
   3-1-1-2 遮阳的负面影响第34页
  3-1-2 遮阳与视线第34-35页
  3-1-3 遮阳与通风第35-37页
  3-1-4 遮阳与造型第37-39页
 3-2 建筑立面开窗及采光的设计原则第39-40页
  3-2-1 因地制宜原则第39页
  3-2-2 平面布局原则第39页
  3-2-3 房间功能的差异性和卫生原则第39-40页
  3-2-4 窗口朝向选择原则第40页
 3-3 建筑立面开窗及采光的设计方法第40-46页
  3-3-1 确定遮阳条件第40-43页
   3-3-1-1 遮阳温度值的确定第41-42页
   3-3-1-2 遮阳辐射值的确定第42-43页
  3-3-2 遮阳季节和时间的确定第43-46页
   3-3-2-1 遮阳季节的确定第43-45页
   3-3-2-2 遮阳时间的确定第45-46页
 3-4 简化设计方法第46-50页
第四章 建筑立面采光及得热评价指标体系第50-62页
 4-1 建筑立面采光及得热的综合评价第50-51页
 4-2 计算机虚拟现实模型第51-54页
  4-2-1 太阳辐射模型第51-52页
   4-2-1-1 太阳运行轨迹第51-52页
   4-2-1-2 太阳辐射强度第52页
  4-2-2 建筑遮阳模型第52-54页
   4-2-2-1 输入数据第52-53页
   4-2-2-2 计算遮蔽窗口置于阴影下的面积第53-54页
 4-3 建筑立面采光及得热系统化评价指标第54-56页
  4-3-1 遮阳系数第54页
  4-3-2 透过/遮挡太阳辐射热第54-56页
 4-4 建筑立面采光及得热系统评价实例第56-62页
  4-4-1 计算机生成该窗口的遮阳阴影图第56-57页
  4-4-2 根据窗口遮阳阴影图设计遮阳板第57-58页
  4-4-3 该遮阳板设计的节能评价第58-61页
   4-4-3-1 输入当地气候环境参数第58-59页
   4-4-3-2 输入窗口信息和遮阳信息第59页
   4-4-3-3 输出遮阳系数指标第59-60页
   4-4-3-4 输出透过、遮挡太阳热辐射指标第60-61页
  4-4-4 结论第61-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研究结论第62-63页
 5-2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生态美学、生态知觉到健康住区室外环境的研究
下一篇:HRB500钢筋机械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