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竞争力的分析评价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 言 | 第6-17页 |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6-8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5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小城镇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 第17-32页 |
| ·小城镇竞争力的本质 | 第17-23页 |
| ·竞争和竞争力的内涵和实质 | 第17-18页 |
| ·小城镇竞争的内涵和实质 | 第18-21页 |
| ·小城镇竞争力的内涵和实质 | 第21-23页 |
| ·小城镇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确定的原则 | 第23-26页 |
| ·选取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23-24页 |
| ·小城镇竞争力评价体系的选取方法 | 第24-26页 |
| ·小城镇竞争力分析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 | 第26-32页 |
| ·小城镇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 ·小城镇竞争力模型和指标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小城镇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32-40页 |
| ·小城镇竞争力评价方法综述 | 第32-34页 |
| ·评价指标的若干预处理 | 第34-36页 |
| ·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 | 第34页 |
|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34-36页 |
| ·权重的确定方法——序关系法 | 第36-37页 |
| ·确定序关系 | 第36页 |
| ·各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 | 第36页 |
| ·权重系数的计算 | 第36-37页 |
| ·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37-40页 |
| ·线性加权综合法 | 第37-38页 |
| ·非线性加权综合法 | 第38页 |
| ·兼顾“功能性”与综合性的评价模式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小城镇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40-50页 |
| ·A镇和B镇概况 | 第40-43页 |
| ·A镇概况 | 第40-41页 |
| ·B镇概况 | 第41-43页 |
| ·对A镇和B镇的竞争力评价及分析建议 | 第43-50页 |
| ·各指标的权重分配 | 第43-46页 |
| ·竞争力计算结果 | 第46-50页 |
| 第五章 中国小城镇竞争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 第50-66页 |
| ·中国小城镇竞争力现状 | 第50-57页 |
| ·中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现状 | 第50-52页 |
| ·中国小城镇社会发展现状 | 第52-54页 |
| ·中国小城镇自然条件现状 | 第54-57页 |
| ·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7-61页 |
| ·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 | 第57页 |
| ·产业优势不突出 | 第57-58页 |
| ·加强小城镇发展的制度不健全 | 第58-59页 |
| ·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 第59-60页 |
| ·地域发展不平衡 | 第60-61页 |
| ·提升中国小城镇竞争力的建议 | 第61-66页 |
| ·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重点并扩大规模 | 第61页 |
| ·建立支撑小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 | 第61-62页 |
| ·管理制度创新 | 第62-64页 |
| ·其他方面的建议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 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录 | 第71-7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