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 ·类金属砷简介 | 第14-15页 |
| ·砷污染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砷污染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砷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 ·山西省砷污染现状 | 第17页 |
| ·砷对作物生长过程和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 ·砷污染对作物影响的机理研究 | 第18页 |
| ·国内外砷污染治理方法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本课题的产生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不同地区胡萝卜和土壤中砷含量的调查分析 | 第22-29页 |
| ·实验设计 | 第22页 |
| ·不同地区土壤中砷试验 | 第22页 |
| ·不同地区蔬菜砷含量测定和分析 | 第22页 |
| ·太原市小店区污水灌溉地区作物、土壤和底泥中砷试验 | 第22页 |
| ·材料与分析 | 第22-23页 |
| ·材料 | 第22-23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23-24页 |
| ·结果 | 第24-28页 |
| ·北京胡萝卜与土壤砷含量的相关关系 | 第24-25页 |
| ·安徽宿州胡萝卜与土壤砷含量的相关关系 | 第25页 |
| ·朔州、应县及应县抗病区胡萝卜与土壤砷含量的相关关系 | 第25-26页 |
| ·不同地区作物中砷含量的分布情况 | 第26-27页 |
| ·小店区污水灌溉区各种作物中砷含量 | 第27页 |
| ·小店区污水灌溉区土壤与底泥中砷含量的相关关系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不同浓度砷对玉米生长状况、品质、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29-44页 |
|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 ·玉米种子萌发率的试验 | 第29页 |
| ·玉米叶苗长、根长、叶绿素及抗氧化酶的活性试验 | 第29页 |
| ·玉米根和叶子中砷的富集试验 | 第29页 |
| ·材料与分析 | 第29-30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30-33页 |
| ·玉米种子萌发率、苗高、根长的测定 | 第30页 |
| ·叶绿素的测定 | 第30页 |
| ·蛋白质的测定 | 第30-31页 |
| ·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31页 |
|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2页 |
|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 第32-33页 |
| ·结果 | 第33-41页 |
| ·不同浓度的砷对玉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不同浓度的砷对玉米幼苗高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浓度的砷对玉米根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不同浓度的砷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35-37页 |
| ·不同浓度的砷对玉米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玉米苗期植株不同部位对砷的富集 | 第39-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 ·不同浓度的砷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不同浓度的砷对玉米生长品质的影响 | 第42页 |
| ·不同浓度的砷对玉米叶子中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玉米不同部位对砷的富集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吸附剂R对水中砷去除的初步研究 | 第44-48页 |
| ·试验设计 | 第44页 |
| ·材料与分析 | 第44-45页 |
| ·材料 | 第44-45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 ·预处理 | 第45页 |
| ·结果 | 第45-47页 |
| ·最佳吸附剂用量的选择 | 第45页 |
| ·最佳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45-46页 |
| ·最佳pH的选择 | 第46-47页 |
| ·新型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