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17页 |
1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4页 |
·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 | 第12-13页 |
·脾(胃)虚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 | 第13页 |
·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促进因素 | 第13页 |
·肝脏与骨质疏松症也有密切关系 | 第13-14页 |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 | 第14-15页 |
·根据“肾主骨”理论建立的肾虚证 | 第14-15页 |
·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建立的脾虚证 | 第15页 |
·根据“诸虚多能致瘀”“久病致瘀”而形成的瘀滞阻络型 | 第15页 |
·根据“中医整体观”观而形成的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 第15页 |
3 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7-34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7-18页 |
·一般资料 | 第17页 |
·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设计临床问卷调查表 | 第19页 |
·调查表的填写、数据库录入 | 第19页 |
·中医辨证方法 | 第1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9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9-32页 |
·一般情况 | 第19-20页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 | 第20-21页 |
·舌脉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聚类分析 | 第22-32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32-34页 |
·一般情况分析 | 第32页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舌脉分析 | 第32页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聚类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