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发展综述 | 第12-17页 |
·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岸坡稳定分析方法评述 | 第22-35页 |
·引言 | 第22页 |
·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22-29页 |
·不考虑分条间作用力的分析法——瑞典圆弧法 | 第22-23页 |
·不考虑分条间剪力的分析法——毕肖普法 | 第23-24页 |
·考虑分条间作用力的分析法——推力传递系数法 | 第24-26页 |
·假定分条间达到平衡极限的分析法——分块极限平衡法 | 第26-27页 |
·假定分条间推力作用点位置的分析法——詹布法 | 第27-28页 |
·塑性极限分析和模糊极值理论 | 第28-29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29页 |
·其它极限平衡计算方法 | 第29页 |
·极限平衡法小结 | 第29页 |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可靠度法 | 第30-3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31页 |
·灰色分析理论 | 第31页 |
·神经网络评价方法 | 第31-32页 |
·信息量模型法 | 第32页 |
·蒙特卡洛法法 | 第32页 |
·其它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展望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灰色系统理论基础 | 第35-52页 |
·模糊数学 | 第35-41页 |
·概述 | 第35页 |
·模糊集合论 | 第35-37页 |
·模糊集合的概念 | 第36-37页 |
·模糊集合的运算 | 第37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37-40页 |
·模糊映射与模糊变换 | 第37-38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38-40页 |
·基于GIOWA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第40-41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41-52页 |
·概述 | 第41-43页 |
·灰色系统的描述 | 第43-45页 |
·数据处理的累加生成和累减生成法 | 第45页 |
·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 | 第45-52页 |
·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46-47页 |
·关联矩阵与优势分析 | 第47页 |
·灰色系统建模 | 第47-48页 |
·灰色模型类型及其特点(最后形成的优化模型) | 第48-52页 |
第四章 防洪堤岸坡稳定的模糊多属性多层次综合评判 | 第52-75页 |
·堤防工程特点及分类 | 第52-53页 |
·南宁市堤防工程概况 | 第53-61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53-54页 |
·堤防工程现状 | 第54-59页 |
·堤防沿岸发生滑坡灾害情况 | 第59-61页 |
·防洪堤岸坡稳定的设计方法 | 第61-62页 |
·防洪堤岸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3页 |
·防洪堤岸坡稳定的模糊多属性多层次综合评判 | 第63-69页 |
·工程概况 | 第63页 |
·边坡稳定系数计算 | 第63-69页 |
·条分法 | 第64-65页 |
·稳定系数的计算 | 第65页 |
·φ、c值的确定 | 第65页 |
·稳定系数K值的计算 | 第65-69页 |
·南宁某防洪堤岸坡模糊语言评判 | 第69-75页 |
·一级评判 | 第69-71页 |
·二级综合评判 | 第71-75页 |
第五章 边坡失稳的类型及防治的工程措施 | 第75-89页 |
·边坡失稳的原因及类型 | 第75页 |
·失稳因子的模糊—灰色相关分析 | 第75-88页 |
·滑坡的模糊—灰色相关分析 | 第75-79页 |
·塌坡的模糊—灰色相关分析 | 第79-82页 |
·崩坡的模糊—灰色相关分析 | 第82-85页 |
·剥落的模糊—灰色相关分析 | 第85-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防治方法与措施 | 第89-95页 |
·基本原则 | 第89-90页 |
·一靠科学,二靠政策 | 第89页 |
·扭转环境劣化趋势,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保护环境,优化环境 | 第89页 |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 第89-90页 |
·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减灾 | 第90页 |
·常见的工程防治措施 | 第90-94页 |
·绕避 | 第90-91页 |
·避开己存在的新老滑坡 | 第90页 |
·防止古老滑坡复活 | 第90-91页 |
·防止已变形滑坡大滑动造成灾害 | 第91页 |
·防止易滑坡地段发生滑坡 | 第91页 |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 第91-93页 |
·排除滑坡区的地表水 | 第91-92页 |
·疏干排除地下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 第92-93页 |
·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 | 第93页 |
·改变滑动体外形(即减重与压脚) | 第93页 |
·滑坡体支挡工程(建筑物) | 第93-94页 |
·挡墙的建筑有时用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或者加固存在着的滑坡 | 第93页 |
·对于浅层滑坡,采用框架挡墙也是有效的 | 第93页 |
·滑动区的栈桥。宜于陡峻山坡上跨过窄的泥石流时采用 | 第93-94页 |
·固岩螺杆是在采矿和隧洞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防止岩体边坡移动和稳定岩石滑坡的一种方法 | 第94页 |
·用桩加固边坡。桩可作为一种预防措施 | 第94页 |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