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5页 |
第一章 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的“实证主义”传承 | 第15-38页 |
第一节 “实证主义”哲学 | 第16-29页 |
一、“实证主义”哲学传统与孔德“实证主义哲学” | 第16-24页 |
二、实证主义的逻辑分析学派 | 第24-27页 |
三、实证主义的日常语言分析学派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实证主义”法学 | 第29-38页 |
一、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 第29-34页 |
二、社会实证法学 | 第34-38页 |
第二章 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法律”与“道德”概念 | 第38-54页 |
第一节 社会事实论与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法律”概念 | 第38-45页 |
一、社会事实论 | 第38-40页 |
二、“法律”概念的日常语言分析 | 第40-42页 |
三、“法律”概念的语境: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的结合 | 第42-44页 |
四、“法律”概念的语境:第一级规则与元规则的结合 | 第44-45页 |
五、“法律”概念的比较 | 第45页 |
第二节 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道德”概念 | 第45-54页 |
一、“正义”的概念 | 第46-49页 |
二、“道德”的特征 | 第49-52页 |
三、“道德理想”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法律”与“道德”关系 | 第54-109页 |
第一节 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必然联系 | 第54-62页 |
一、自然法学视野中法律与道德的必然联系 | 第54-58页 |
二、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 | 第58-62页 |
第二节 分离论 | 第62-66页 |
第三节 包容论 | 第66-82页 |
一、包容论之“必要论” | 第66-70页 |
二、包容论之“充分论” | 第70-82页 |
第四节 习惯论 | 第82-95页 |
一、“弱习惯论”与习惯论的基本立场 | 第83-85页 |
二、对“习惯”的几种理解 | 第85-88页 |
三、“强习惯论”与习惯的“约束力”问题 | 第88-89页 |
四、习惯与“道德的可争议性”问题 | 第89-90页 |
五、“强习惯论”与“包容论” | 第90-95页 |
第五节 自由裁量论 | 第95-109页 |
一、法律实证主义与“强自由裁量权” | 第95-97页 |
二、“强自由裁量权”与“依法裁断’气——来自德沃金的批评之一 | 第97-99页 |
三、法律的建构性阐释——德沃金的法律观 | 第99-101页 |
四、“强自由裁量权”与“法官造法”——来自德沃金的批评之二 | 第101-103页 |
五、“自由裁量权”的不同适用空间——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与排他性实证主义法学的理论分野 | 第103-109页 |
第四章 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的实践意义 | 第109-125页 |
第一节 法律实证主义与现实的恶法之治 | 第109-121页 |
一、法律实证主义与纳粹德国邪恶司法 | 第109-114页 |
二、法律实证主义与纽伦堡-远东审判 | 第114-119页 |
三、普遍的社会道德观与现实的恶法之治 | 第119-121页 |
第二节 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与可能的良法之治 | 第121-125页 |
结语 | 第12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37-138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38-143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43-149页 |
后记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