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微生物多样性概述 | 第11-13页 |
| ·生物多样性 | 第11-12页 |
| ·微生物多样性 | 第12-13页 |
|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 ·经典纯培养的改进方法应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15-18页 |
| ·纯培养与分子生物学结合应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18-19页 |
|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生物法沤麻的微生物学 | 第20-23页 |
| ·亚麻纤维生产现状 | 第20-21页 |
| ·亚麻纤维生产方法 | 第21-22页 |
| ·亚麻微生物脱胶 | 第22页 |
| ·亚麻酶法脱胶 | 第22-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3-25页 |
| ·黑龙江省亚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 ·本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 ·本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49页 |
| ·材料 | 第25-35页 |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 ·菌种 | 第25页 |
| ·培养基 | 第25-29页 |
| ·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29-33页 |
| ·试剂盒 | 第33-3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49页 |
| ·实验室沤麻方法 | 第35-37页 |
| ·沤麻过程中功能菌的分离 | 第37页 |
| ·沤麻过程中功能菌的鉴定 | 第37-38页 |
| ·菌种的保藏 | 第38页 |
| ·细菌形态特征的研究 | 第38页 |
| ·细菌培养及生理特征的研究 | 第38-39页 |
| ·细菌生化特征测定 | 第39-41页 |
| ·利用16SrDNA进行细菌基因测序 | 第41-49页 |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9-78页 |
| ·不同地点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数量变化 | 第49-50页 |
| ·不同地点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初步鉴定 | 第50-58页 |
| ·沤麻液中功能菌的形态特征 | 第50-53页 |
| ·沤麻液中功能菌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53-58页 |
| ·不同地点沤麻液中功能菌群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 第58-65页 |
| ·不同地点沤麻液中功能菌群的筛选 | 第58页 |
| ·不同地点沤麻液中功能菌群的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 | 第58-65页 |
| ·不同地点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 第65-71页 |
| ·巴彦亚麻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 第66-67页 |
| ·北安亚麻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 第67-68页 |
| ·虎林亚麻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 第68页 |
| ·明水亚麻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 第68-69页 |
| ·双城亚麻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 第69-70页 |
| ·孙吴亚麻沤麻液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 第70-71页 |
| ·不同地点沤麻液中功能菌群的群落多样性 | 第71-78页 |
| ·巴彦亚麻沤麻液中功能菌群落多样性 | 第71-72页 |
| ·北安亚麻沤麻液中功能菌群落多样性 | 第72-73页 |
| ·虎林亚麻沤麻液中功能菌群落多样性 | 第73页 |
| ·明水亚麻沤麻液中功能菌群落多样性 | 第73-74页 |
| ·双城亚麻沤麻液中功能菌群落多样性 | 第74-75页 |
| ·孙吴亚麻沤麻液中功能菌群落多样性 | 第75-76页 |
| ·沤麻液中功能菌群随时间变化的群落组成 | 第76-78页 |
| 结语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