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2-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绪论 | 第12-3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8-24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24-26页 |
| ·论文可能的贡献与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 2 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理论基础 | 第30-49页 |
| ·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相关概念 | 第30-33页 |
|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特征 | 第33-37页 |
|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目标及优化决策标准 | 第37-38页 |
|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相关理论 | 第38-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3 农地城市流转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 第49-7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49页 |
|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 | 第49-54页 |
| ·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特征分析 | 第54-59页 |
| ·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因子分析 | 第59-68页 |
| ·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4 农地城市流转时空效率实证分析 | 第71-85页 |
| ·土地利用配置效率的标准 | 第71页 |
| ·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标准 | 第71-72页 |
| ·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时空比较优势分析 | 第72-78页 |
| ·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78-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 5 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 | 第85-105页 |
| ·前人的决策模型分析 | 第85-87页 |
| ·农地是否流转理论模型 | 第87-92页 |
| ·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 | 第92-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 6 农地城市流转区位决策模型 | 第105-123页 |
| ·决策原理及思路 | 第105页 |
|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05-109页 |
|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层次结构模型 | 第109-112页 |
| ·基于AHP的模糊多属性决策在农地流转区位决策中的应用 | 第112-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23页 |
| 7 调控农地城市流转的政策建议 | 第123-129页 |
| ·适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人口 | 第123页 |
| ·提升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 第123-124页 |
| ·科学评估农地价值,完善决策理论 | 第124页 |
| ·以明确的决策目标和决策依据为基础 | 第124-125页 |
|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善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机制 | 第125页 |
| ·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建立合理的农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 第125-126页 |
| ·积极探讨农地城市流转市场机制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 8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29-134页 |
| ·研究结论 | 第129-131页 |
| ·讨论 | 第131-132页 |
| ·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 第132-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34页 |
| 致谢 | 第134-13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