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牵引力合成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0-12页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内容第12-14页
第2章 电动汽车仿真结构比较第14-23页
 2.1 电动汽车仿真意义第14页
 2.2 电动汽车仿真结构第14-15页
 2.3 仿真结构特点分析第15-16页
  2.3.1 后向仿真结构特点分析第15页
  2.3.2 前向仿真结构特点分析第15-16页
  2.3.3 后向仿真与前向仿真的不同用途第16页
 2.4 典型仿真软件第16-17页
  2.4.1 后向仿真软件 ADVISOR第16-17页
  2.4.2 前向仿真软件 PSAT第17页
 2.5 仿真实例比较分析第17-22页
  2.5.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Honda Insight第17-18页
  2.5.2 仿真结构比较第18-19页
  2.5.3 仿真的主要参数及环境设置第19-20页
  2.5.4 仿真结果比较分析第20-22页
 2.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构成及驱动方式第23-35页
 3.1 概述第23页
 3.2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第23-28页
  3.2.1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构成第23-24页
  3.2.2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布置方式第24-26页
  3.2.3 电动汽车对其驱动系统的特殊要求第26-27页
  3.2.4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分类与选择第27-28页
 3.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第28-32页
  3.3.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工作原理第28页
  3.3.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类第28-32页
 3.4 牵引力合成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第32-34页
  3.4.1 驱动系统结构类型第32-33页
  3.4.2 特点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牵引力合成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建模第35-44页
 4.1 驱动系统主要部件建模第35-39页
  4.1.1 发动机模型第35-36页
  4.1.2 电机模型第36-37页
  4.1.3 蓄电池模型第37-38页
  4.1.4 传动系统总体模型第38-39页
 4.2 驱动系统力学模型第39-43页
  4.2.1 车辆行驶过程中力的平衡方程第39页
  4.2.2 车辆行驶阻力第39-41页
  4.2.3 车辆的驱动力第41页
  4.2.4 车辆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第41-42页
  4.2.5 车辆行驶过程中功率的平衡第42页
  4.2.6 车辆行驶平衡方程总结第42-43页
  4.2.7 车辆加速度和速度第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牵引力合成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44-61页
 5.1 控制方法第44页
 5.2 控制策略第44-52页
  5.2.1 电机/电机双轴且电机间无机械联系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第44-48页
  5.2.2 电机/发动机双轴且电机和发动机间无机械联系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第48-51页
  5.2.3 电机/发动机双轴且电机和发动机间有机械联系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第51页
  5.2.4 制动控制策略第51-52页
 5.3 牵引力合成式驱动系统控制策略实例仿真第52-60页
  5.3.1 地下专用车基本构造第52页
  5.3.2 地下专用车控制策略第52-53页
  5.3.3 地下专用车仿真结构第53-56页
  5.3.4 仿真主要参数及环境第56页
  5.3.5 仿真结果分析第56-59页
  5.3.6 地下专用车与采用单轴单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结果比较分析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总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价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俄国农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