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庭网关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 ·家庭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外部接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家庭内部接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页 |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 第2章 家庭网络连接技术分析 | 第20-30页 |
| ·家庭网络接入 | 第20-21页 |
| ·家庭内部联网技术 | 第21-30页 |
| ·利用已有布线的联网技术 | 第22页 |
| ·重新布线的联网技术 | 第22-23页 |
| ·其它有线联网技术 | 第23页 |
| ·无线联网技术 | 第23-28页 |
| ·蓝牙技术 | 第24-26页 |
| ·HomeRF技术 | 第26-27页 |
| ·IEEE802.11协议族 | 第27-28页 |
| ·无线联网技术对比 | 第28-30页 |
| 第3章 智能家庭网关设计方案 | 第30-41页 |
| ·家庭网关定义、功能和类型 | 第30-32页 |
| ·家庭网关方案的设计 | 第32-39页 |
| ·家庭网关三层互连结构设计 | 第33-36页 |
| ·基于Jini结构的异构设备分类 | 第33页 |
| ·TCP/IP集成家庭网络网关结构 | 第33-36页 |
| ·家庭网关内部无线传输关键技术 | 第36-37页 |
| ·家庭网关组成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 ·家庭网关方案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 第39-41页 |
| 第4章 外部和内部接入技术研究 | 第41-53页 |
| ·家庭网关中的ADSL收发信机 | 第41-45页 |
| ·ADSL接入模型 | 第41页 |
| ·ADSL传输能力 | 第41-42页 |
| ·ADSL调制方式 | 第42-43页 |
| ·ADSL收发信机功能 | 第43-45页 |
| ·无线局域网在家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 第45-53页 |
| ·WLAN的拓扑结构及构成组件 | 第45-46页 |
| ·逻辑服务接口 | 第46-48页 |
| ·无线局域网MAC层功能 | 第48-50页 |
| ·无线局域网MAC层帧结构 | 第50-51页 |
| ·物理层协议 | 第51-53页 |
| 第5章 OFDM技术及其性能分析 | 第53-65页 |
| ·多载波传输技术 | 第53-54页 |
| ·无线技术OFDM简介 | 第54-55页 |
| ·OFDM技术原理及模型 | 第55-58页 |
| ·OFDM系统多径信道下的性能分析 | 第58-61页 |
| ·OFDM中两种均衡的实现 | 第61-65页 |
| 第6章 家庭网关的仿真实现 | 第65-77页 |
| ·OPNET仿真软件 | 第65-67页 |
| ·OPNET网络仿真软件用于网络设计的主要步骤 | 第66-67页 |
| ·仿真设计和仿真计算 | 第67页 |
| ·仿真实现 | 第67-74页 |
| ·有限状态机模型 | 第67-72页 |
| ·家庭网关节点模型 | 第72-74页 |
| ·结果分析和对比 | 第74-77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 ·与其他方案的比较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