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端到端模式的WAP安全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0页 |
·WAP发展过程 | 第10-13页 |
·WAP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2页 |
·WAP应用领域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移动安全性及相关技术介绍 | 第15-26页 |
·概述 | 第15-16页 |
·移动安全业务的特点及现状 | 第16-17页 |
·基本信息安全技术 | 第17-24页 |
·密码技术简介 | 第17-21页 |
·消息摘要算法 | 第21-22页 |
·公钥基础设施PKI | 第22-23页 |
·安全协议 | 第23-24页 |
·相关攻击方法 | 第24-25页 |
·中间人攻击 | 第24-25页 |
·字典式猜测攻击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WAP及其安全构架的研究 | 第26-37页 |
·WAP体系结构 | 第26-27页 |
·WAP应用模型 | 第27-28页 |
·WAP网关及端到端安全问题 | 第28-31页 |
·WAP网关 | 第28-29页 |
·双区安全模型的安全漏洞 | 第29页 |
·解决方案 | 第29-31页 |
·无线传输层安全 WTLS | 第31-33页 |
·WTLS的构造 | 第31-32页 |
·WTLS提供的安全特性 | 第32-33页 |
·WTLS的安全服务类别 | 第33页 |
·WTLS握手协议的消息流程 | 第33-34页 |
·WTLS握手协议安全缺陷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WTLS握手协议的改进方案 | 第37-45页 |
·概述 | 第37-38页 |
·安全的密钥交换过程所必须具有的安全属性 | 第38-39页 |
·改进的WTLS握手协议 | 第39-44页 |
·新的WTLS握手协议运行流程 | 第40-42页 |
·PAEKE协议的安全性 | 第42-43页 |
·WTLS-PAEKE协议的扩展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PAEKE在随机预言模型下的安全性验证 | 第45-56页 |
·概述 | 第45-47页 |
·RO模型的函数定义 | 第47-48页 |
·通信模型构建 | 第48-51页 |
·安全性验证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基于OPNET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56-67页 |
·OPNET简介 | 第56-57页 |
·WTLS建模 | 第57-62页 |
·Client进程模型 | 第57-59页 |
·Server进程模型 | 第59-60页 |
·节点模型 | 第60-61页 |
·网关进程模型和节点模型 | 第61-62页 |
·网络模型 | 第62页 |
·仿真参数设定 | 第62-6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单次握手时间 | 第63-64页 |
·利用率 | 第64-65页 |
·队列延迟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7-69页 |
·论文总结 | 第67-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