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常用的几种隔离型DC/DC 变换器拓扑的特性概述 | 第15-16页 |
·单端正激变换器 | 第15页 |
·单端反激变换器 | 第15页 |
·半桥变换器 | 第15-16页 |
·全桥变换器 | 第16页 |
·推挽电路 | 第16页 |
·反激变换器的发展与现状 | 第16-19页 |
·RCD 吸收电路 | 第17页 |
·双晶体管、双二极管箝位电路 | 第17页 |
·LCD 箝位电路 | 第17-18页 |
·有源箝位电路 | 第18页 |
·交错并联有源箝位反激电路 | 第18-19页 |
·课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改进型交错并联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研究 | 第21-37页 |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稳态分析及主要参数设计 | 第21-28页 |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稳态分析 | 第21-24页 |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主要参数设计 | 第24-27页 |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仿真分析 | 第27-28页 |
·改进型交错并联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稳态分析 | 第28-36页 |
·电路结构 | 第29-34页 |
·变换器主要参数设计 | 第34-35页 |
·改进型交错并联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仿真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稳态分析与设计 | 第37-46页 |
·工作原理 | 第37-41页 |
·稳态工作关系 | 第37-38页 |
·工作模态分析 | 第38-41页 |
·电路主要参数设计 | 第41-43页 |
·箝位电容CC 的作用 | 第41-42页 |
·箝位电容CC 的选取 | 第42-43页 |
·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仿真分析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46-57页 |
·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 | 第46-51页 |
·三种开关状态电路的状态空间描述 | 第47-48页 |
·状态空间平均方程 | 第48页 |
·对状态空间平均方程进行小扰动 | 第48-49页 |
·稳态模型 | 第49页 |
·小信号模型 | 第49-51页 |
·电压控制的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及其小信号模型 | 第51-52页 |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56页 |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推导 | 第52-53页 |
·小信号频率特性分析析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样机设计与实验 | 第57-71页 |
·实验样机主要设计指标 | 第57页 |
·变换器样机的结构及主功率电路的设计 | 第57-63页 |
·变换器主电路结构 | 第57-58页 |
·主功率电路的设计 | 第58-63页 |
·控制及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63-65页 |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63-65页 |
·MOSFET 驱动电路 | 第65页 |
·实验结果 | 第65-70页 |
·变压器参数测试 | 第6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效率测试实验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1-72页 |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71页 |
·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