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数据采集装置的市场现状 | 第13-16页 |
·数据采集装置的发展方向 | 第16页 |
·论文的工作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数据采集装置方案设计 | 第19-29页 |
·系统设计要求与性能指标 | 第19页 |
·单片机的选型 | 第19-23页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选型 | 第23-26页 |
·方案分析 | 第26-27页 |
·模块功能定义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数据采集装置的硬件设计 | 第29-49页 |
·系统电路设计 | 第29-32页 |
·电源电路 | 第29-30页 |
·复位电路 | 第30-32页 |
·时钟电路 | 第32页 |
·模拟量采集电路 | 第32-39页 |
·模拟量采集电路 | 第33-38页 |
·提高A/D转换精度的方式 | 第38-39页 |
·开关量采集电路 | 第39-40页 |
·液晶显示电路 | 第40-42页 |
·USB通信电路 | 第42-43页 |
·RS-485通信电路 | 第43-45页 |
·键盘电路 | 第45-46页 |
·实时时钟电路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在ARM上的移植 | 第49-59页 |
·移植的条件 | 第49页 |
·μC/OS-II系统移植概述 | 第49-51页 |
·μC/OS-II在LPC2142上移植的方法 | 第51-59页 |
第五章 基于μC/OS-II的数据采集装置软件设计 | 第59-85页 |
·ARM7TDMI-S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启动代码编写 | 第59-63页 |
·启动代码编写的意义 | 第59页 |
·启动代码(bootloader)的划分 | 第59-63页 |
·外设驱动程序 | 第63-67页 |
·嵌入式驱动的概念 | 第63页 |
·设备驱动程序的优点 | 第63页 |
·设备驱动程序实现的方式 | 第63-64页 |
·驱动程序设计 | 第64-67页 |
·任务的设计 | 第67-85页 |
·A/D转换任务的设计 | 第67-74页 |
·液晶显示任务 | 第74-78页 |
·串口通信任务设计 | 第78-81页 |
·USB通信任务 | 第81-82页 |
·键盘任务 | 第82-85页 |
第六章 试验设计验证 | 第85-99页 |
·LPC2142开发平台 | 第85-91页 |
·LPC2131开发板的功能 | 第85-86页 |
·实验装置的硬件构成 | 第86-91页 |
·ADS集成开发环境及仿真器使用 | 第91-93页 |
·ADS2.1集成开发环境的组成 | 第91-92页 |
·固化程序 | 第92-93页 |
·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 | 第93-99页 |
·单机实验 | 第93-97页 |
·联机调试实验 | 第97-9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9-101页 |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99页 |
·本文的主要特点 | 第99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图表索引 | 第105-107页 |
附录 | 第107-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过的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