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块西北缘轿子顶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1.绪言 | 第1-18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变质核杂岩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17-18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35页 |
|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8-20页 |
| ·区域地层序列 | 第20-27页 |
| ·摩天岭地层序列 | 第20-22页 |
| ·龙门山地层序列 | 第22-26页 |
| ·前陆盆地地层序列 | 第26-27页 |
| ·岩浆活动 | 第27-28页 |
| ·区域变质作用 | 第28-29页 |
| ·区域断裂特征 | 第29-35页 |
| 3 轿子顶变质核杂岩的组成特征 | 第35-42页 |
| ·概述 | 第35页 |
| ·变质核 | 第35-37页 |
| ·滑脱层(中间流变层) | 第37-40页 |
| ·下滑脱层 | 第37-38页 |
| ·中滑脱层 | 第38-40页 |
| ·上滑脱层 | 第40页 |
| ·盖层 | 第40-42页 |
| 4 轿子顶变质核杂岩的变形特征 | 第42-56页 |
| ·变质核杂岩各组成单位的变形特征 | 第42-53页 |
| ·内核的变形 | 第42-43页 |
| ·滑脱层的变形 | 第43-52页 |
| ·盖层的变形 | 第52-53页 |
| ·变质核杂岩主要剥离断层的变形特征 | 第53-56页 |
| ·基底拆离断层滑脱带 | 第53-54页 |
| ·中间韧性滑脱带中发育的次级层间拆离断层滑脱带 | 第54-55页 |
| ·盖层拆离断层带 | 第55-56页 |
| 5 轿子顶变质核杂岩变形时代讨论 | 第56-62页 |
| ·变质核杂岩形成时代的地质证据 | 第56-60页 |
| ·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在逆冲推覆构造之前形成 | 第56页 |
| ·逆冲推覆构造形成的时代 | 第56-57页 |
| ·伸展环境下的辉绿岩墙时代 | 第57-60页 |
| ·讨论 | 第60-62页 |
| 6 轿子顶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大地构造意义 | 第62-65页 |
|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 | 第62-63页 |
| ·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演化 | 第63-64页 |
| ·大地构造意义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80页 |
| 已发表文章清单 | 第80-81页 |
| 图版说明及图版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