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一) 论文摘要 | 第5-9页 |
第一部分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二部分 | 第7-9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二) 论文目录 | 第9-13页 |
(三) 图表索引 | 第13-17页 |
(四) 论文正文 | 第17-90页 |
第一部分 谷氨酸刺激引起泛素蛋白酶系统降解GRIP1 可以影响AMPA 受体在细胞膜的分布 | 第17-73页 |
1. 引言 | 第17-31页 |
·突触(synapse)和突触后致密区(postsynaptic density,PSD) | 第17-19页 |
·突触后膜AMPA 受体的转运(trafficking) | 第19-20页 |
·与AMPA 受体相互作用的突触后蛋白 | 第20-26页 |
·和具有短羧基末端的AMPA 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20-22页 |
·与AMPA 受体亚基胞外段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22-23页 |
·与AMPA 受体亚基胞外段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23-24页 |
·Stargazin 和PSD-95 对AMPA 受体的调节 | 第24-26页 |
·泛素蛋白酶系统(UPS) | 第26-29页 |
·泛素(Ubiquitin ,Ub) | 第26-27页 |
·泛素蛋白酶系统(UPS)介导的蛋白降解过程 | 第27-28页 |
·蛋白质泛素化降解的作用意义 | 第28-29页 |
·研究背景和创新 | 第29-31页 |
2. 实验方法和材料 | 第31-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实验用抗体 | 第31-32页 |
·兔源的多克隆抗体(Rabbit polyclonal antibodies) | 第31页 |
·鼠源的单克隆抗体(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 第31-32页 |
·二抗 | 第32页 |
·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9页 |
·原代神经元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药物处理 | 第34页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第34-35页 |
·培养神经元的转染 | 第35-36页 |
·PI 细胞染色 | 第36页 |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 | 第36页 |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 第36-37页 |
·GST-55a pull down | 第37页 |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 第37页 |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BAS 标记检测膜表面受体 | 第37-38页 |
·统计与检验 | 第38-3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9-54页 |
·谷氨酸刺激可以降低GRIP1 蛋白在培养原代神经元中的表达量 | 第39-43页 |
·MG132 可以阻止谷氨酸刺激引起的GRIP1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 第43-48页 |
·谷氨酸刺激引起的GRIP1 降解需要NMDA 受体的激活 | 第48-51页 |
·UPS 和GRIP1 的表达水平可以影响AMPA 受体GluR2 亚基在膜的分布 | 第51-54页 |
4.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54-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1-73页 |
第二部分 泛素蛋白酶系统调节Akt 分布影响海马神经元的极性 | 第73-90页 |
简介 | 第73-74页 |
一、泛素-蛋白酶系统的激活对神经元极性建立是必须的 | 第74-76页 |
二、泛素-蛋白酶系统的激活对神经元极性的保持也是必须的 | 第76-80页 |
三、Akt 蛋白可以选择性的在神经元的树突中被泛素-蛋白酶系统降解 | 第80-84页 |
四、抑制泛素蛋白酶系统可以破坏Akt/p-Akt 的不对称分布及神经元的极性 | 第84-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五) 发表文章目录 | 第90-91页 |
(六) 文献综述: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其功能作用 | 第91-148页 |
1. 前言 | 第91-94页 |
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的研究历史 | 第94-97页 |
3.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组成 | 第97-109页 |
·泛素(Ubiquitin,Ub) | 第98-99页 |
·泛素活化酶(Ubiquitin - Activating Enzyme, E1) | 第99页 |
·泛素结合酶(Ubiquitin - Conjugating Enzymes,E2s) | 第99-102页 |
·泛素蛋白连接酶(Ubiquitin - Protein Ligases,E3s) | 第102-105页 |
·去泛素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 | 第105-107页 |
·26S 蛋白酶体系统 | 第107-109页 |
4.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的蛋白降解的过程 | 第109-112页 |
·泛素化信号 | 第110-111页 |
·泛素化过程 | 第111-112页 |
5.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高度选择性 | 第112-113页 |
6.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 第113-128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细胞凋亡 | 第113-115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细胞周期 | 第115-117页 |
·膜上受体的泛素化及作用 | 第117-119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抗原提呈 | 第119-120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第120-124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突触发育中作用 | 第122-123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突触前功能及递质释放的影响 | 第123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突触后功能和可塑性中的作用 | 第123-124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疾病 | 第124-128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肿瘤发生 | 第124-126页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 | 第126-128页 |
7. 展望 | 第128-129页 |
8. 参考文献 | 第129-148页 |
(七)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