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特长引水隧洞岩爆模拟及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20页 |
·岩爆形成机理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岩爆模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岩爆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2章 隧洞工程地质环境特征 | 第23-37页 |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地层岩性 | 第23-27页 |
·地质构造 | 第27-31页 |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 第27-29页 |
·隧址区地质构造特征 | 第29-31页 |
·水文地质 | 第31-32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 第32-34页 |
·围岩分类 | 第34-37页 |
第3章 工程区地应力场研究 | 第37-42页 |
·区域应力场特征 | 第37页 |
·工程区初始应力场及三维反演分析结果 | 第37-40页 |
·工程区初始应力场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初始应力场三维反演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引水隧洞二次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0-42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二次应力场特征 | 第41-42页 |
第4章 岩爆发育特征及机制分析 | 第42-56页 |
·辅助洞岩爆发育的基本特征 | 第42-53页 |
·开挖洞段岩爆发育特征 | 第42-52页 |
·岩爆发生的基本规律 | 第52-53页 |
·岩爆机制分析 | 第53-56页 |
第5章 岩爆物理模拟研究 | 第56-75页 |
·岩爆岩石的物理模拟研究 | 第56-60页 |
·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试样的采集与准备 | 第57页 |
·试验方案及步骤 | 第57-58页 |
·试验成果分析 | 第58-60页 |
·相似材料的岩爆物理模拟研究 | 第60-75页 |
·相似理论 | 第60-61页 |
·模型设计 | 第61-64页 |
·模型制作 | 第64-65页 |
·加载测试装置及试验方案 | 第65-67页 |
·试验成果分析 | 第67-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引水隧洞岩爆预测研究 | 第75-113页 |
·地质综合分析与预测 | 第75-79页 |
·强度应力比分析与岩爆预测 | 第79-94页 |
·引水隧洞最大切向应力的计算 | 第79-91页 |
·强度应力比结果分析 | 第91-94页 |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模糊数学综合预测 | 第94-107页 |
·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 | 第94-95页 |
·岩爆多因素分级标准 | 第95-96页 |
·岩爆的关联度计算 | 第96-99页 |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 第99-100页 |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模糊数学综合预测 | 第100-102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102-107页 |
·BP神经网络预测 | 第107-111页 |
·BP神经网络原理 | 第107-108页 |
·岩爆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08-110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110-111页 |
·综合分析预测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