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图目录 | 第1-8页 |
| LIST OF FIGURE | 第8-10页 |
| 致谢 | 第10-11页 |
| 摘要 | 第1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侵染水仙和百合的线状植物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4-36页 |
| 1.水仙病毒病 | 第14-26页 |
| ·水仙黄条病毒 | 第15-19页 |
| ·生物学 | 第15-16页 |
| ·分子生物学 | 第16-19页 |
| ·水仙迟黄病毒 | 第19-20页 |
| ·生物学 | 第19页 |
| ·分子生物学 | 第19-20页 |
| ·水仙花叶病毒 | 第20-22页 |
| ·生物学 | 第20-21页 |
| ·分子生物学 | 第21-22页 |
| ·水仙潜隐病毒 | 第22-24页 |
| ·生物学 | 第22-23页 |
| ·分子生物学 | 第23-24页 |
| ·水仙普通潜隐病毒 | 第24-26页 |
| ·水仙退化病毒 | 第26页 |
| 2.百合病毒病 | 第26-33页 |
| ·百合斑驳病毒 | 第27-30页 |
| ·生物学 | 第27-28页 |
| ·分子生物学 | 第28-30页 |
| ·百合无症病毒 | 第30-31页 |
| ·生物学 | 第30页 |
| ·分子生物学 | 第30-31页 |
| ·百合X病毒 | 第31-33页 |
| ·生物学 | 第31页 |
| ·分子生物学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 第36-52页 |
| ·材料 | 第36页 |
| ·病样 | 第36页 |
| ·菌株与载体质粒 | 第36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36页 |
| ·仪器 | 第36-37页 |
| ·方法 | 第37-51页 |
| ·RNA抽提 | 第37-38页 |
| ·植物总RNA抽提 | 第37页 |
| ·从提纯的病毒粒子中抽提病毒RNA | 第37-38页 |
| ·逆转录 | 第38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38-40页 |
| ·克隆 | 第40-42页 |
| ·DNA片段的切胶纯化 | 第40页 |
| ·利用T-A连接构建克隆载体 | 第40-41页 |
| ·感受态细胞制备(CaCl_2法) | 第41页 |
| ·转化和筛选 | 第41页 |
| ·质粒提取 | 第41-42页 |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2页 |
|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42-43页 |
| ·外源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43-45页 |
| ·SDS-PAGE | 第45-46页 |
| ·抗血清的制备 | 第46-48页 |
| ·Western blot | 第48-49页 |
| ·ELISA检测 | 第49-50页 |
| ·抗血清效价测定 | 第50-51页 |
| ·无RNase处理技术 | 第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 第三章:侵染水仙的部分植物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和检测 | 第52-68页 |
| ·引物设计 | 第52-53页 |
| ·RT-PCR扩增侵染水仙的部分病毒的CP基因 | 第53-54页 |
| ·NCLV、NYSV和OrMV CP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54页 |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54-56页 |
| ·NYSV、NCLV和OrMV外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第56-58页 |
| ·NCLV、NYSV和OrMV外壳蛋白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及效价测定 | 第58-60页 |
| ·侵染水仙的三种线状病毒NCLV、NYSV和OrMV外壳蛋白的血清学关系 | 第60-64页 |
| ·田间水仙样品的ELISA检测 | 第64-65页 |
| 讨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 第四章:侵染百合的部分植物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和检测 | 第68-81页 |
| ·引物设计 | 第68-69页 |
| ·PCR扩增侵染百合的部分病毒的CP基因 | 第69-70页 |
| ·LSV、LMoV和LVX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70页 |
| ·LSV、LMoV和LVX外壳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70-71页 |
| ·LSV、LMoV和LVX外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第71-72页 |
| ·LSV、LMoV和LVX外壳蛋白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 | 第72-73页 |
| ·LSV、LMoV和LVX外壳蛋白的血清学关系 | 第73-78页 |
| ·田间百合样品的ELISA检测 | 第78页 |
| 讨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第五章: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1-83页 |
|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2-83页 |
| 研究生阶段形成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