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图表目录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土壤氮磷流失、评价模型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9-22页 |
·土壤氮磷的流失的机理、时空变异和生态效应 | 第9-14页 |
·土壤氮磷流(损)失的机理 | 第9-12页 |
·土壤氮磷流失的时空变异 | 第12-13页 |
·土壤氮磷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14页 |
·土壤氮磷流失评价和建模 | 第14-20页 |
·土壤氮磷流失评价模型构建的意义 | 第14页 |
·土壤氮磷流失评价的国内外进展 | 第14-20页 |
·土壤氮磷流失的控制 | 第20-21页 |
·控制类型层面 | 第20页 |
·控制环节层面 | 第20-21页 |
·控制手段层面 | 第21页 |
·土壤氮磷流失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2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2-25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22页 |
·研究区气候条件 | 第22-23页 |
·研究区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现状 | 第23-25页 |
4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5-3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土样与水样的采集和处理 | 第26页 |
·土样的采集和处理 | 第26页 |
·水样的采集和处理 | 第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26-27页 |
·水样分析 | 第27页 |
·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27-35页 |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7页 |
·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指标和权重的确定依据 | 第28-30页 |
·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 第30-35页 |
·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建立 | 第35-36页 |
·空间数据库建立 | 第35页 |
·属性数据库建立 | 第35-36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36-53页 |
·近五十年来华家池土壤性质的变化 | 第36-37页 |
·研究区土壤氮磷积累的空间分异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 | 第37-43页 |
·研究区水体氮磷时空变化特征与土壤氮磷积累的关联 | 第43-46页 |
·TDP的时空变化 | 第43-44页 |
·NH_4~+-N和 NO_3~--N的时空变化 | 第44-46页 |
·土壤氮磷流失敏感区的界定与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6-49页 |
·研究区土壤氮磷流失敏感性的分级及其空间分异的特征 | 第49-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Abstract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