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四川省散斑壳属若干种的鉴定、培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前言第9页
1 文献综述第9-15页
   ·散斑壳属真菌的分类第9-10页
   ·散斑壳属的生活史第10-11页
   ·散斑壳属真菌的分离培养第11页
   ·菌物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1-15页
     ·同工酶标记在菌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2-13页
     ·DNA分子标记及其相关技术在菌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3-1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5-21页
   ·样品的采集与整理第15页
   ·形态学鉴定第15-16页
     ·外部形态观察第15页
     ·制片及显微检查第15页
     ·描述及绘图第15-16页
   ·发病率的统计第16页
   ·培养性状的观察及记载第16-17页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第16页
     ·培养性状的观察第16页
     ·诱发子囊果的产生第16-17页
       ·降低养分浓度诱发法第16页
       ·改变碳源诱发法第16页
       ·不同培养基诱发子囊果的产生第16-17页
   ·散斑壳属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17-21页
     ·供试菌株第17-18页
     ·仪器与试剂第18页
       ·主要试剂第18页
       ·仪器第18页
     ·菌丝体的获得第18页
     ·DNA的提取及检测第18-19页
       ·DNA的提取第18-19页
       ·DNA的检测及定量第19页
     ·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第19-21页
       ·引物的筛选第19-20页
       ·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第20页
       ·反应条件的建立第20-21页
     ·反应产物的检测第21页
     ·数据处理第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40页
   ·种的描述第21-24页
     ·针叶树散斑壳(图版Ⅰ-1、Ⅰ-2)第21-22页
     ·松针散斑壳(图版Ⅰ-3)第22页
     ·四川散斑壳(图版Ⅰ-4)第22-23页
     ·印度散斑壳(图版Ⅰ-5)第23页
     ·南方散斑壳(图版Ⅰ-6)第23-24页
     ·二郎山散斑壳(图版Ⅱ-1、Ⅱ-2)第24页
     ·库曼散斑壳(图版Ⅱ-3、图版Ⅱ-4)第24页
   ·发病率的统计第24页
   ·培养性状的记述第24-30页
   ·诱发子囊果的产生第30-31页
     ·降低养分浓度诱发法第30页
     ·改变碳源诱发法第30页
     ·不同培养基诱发子囊果的产生第30-31页
   ·散斑壳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第31-40页
     ·DNA的提取第31页
     ·引物的筛选第31页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第31-34页
       ·dNTPs浓度对PCR的影响第32页
       ·Mg~(2+)浓度对PCR的影响第32页
       ·DNA模板的量对PCR的影响第32-33页
       ·Taq酶用量对PCR的影响第33-34页
       ·RAPD引物浓度对PCR的影响第34页
     ·RAPD分析第34-40页
       ·扩增图谱的特征第34页
       ·系统聚类分析第34-40页
         ·供试的24株散斑壳菌株系统聚类分析第34-38页
         ·系统聚类与地理来源相关性分析第38-39页
         ·系统聚类与寄主的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4 结论第40-41页
5 讨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图版第49-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BPM到Petri nets的模型转化分析研究
下一篇: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系统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