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22页 |
§2-1 相关词义界定 | 第11-16页 |
2-1-1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含义 | 第11-12页 |
2-1-2 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成 | 第12-14页 |
2-1-3 隐蔽违规行为 | 第14页 |
2-1-4 国有资产管理 | 第14-16页 |
§2-2 构建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企业的契约理论 | 第16-17页 |
2-2-2 现代企业理论 | 第17页 |
2-2-3 产权理论 | 第17-18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2-2-5 激励理论 | 第18-19页 |
§2-3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国企经营者隐蔽违规行为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分析 | 第22-29页 |
§3-1 东锅股票案简述 | 第22-23页 |
§3-2 东锅案件的实质 | 第23-25页 |
3-2-1 东锅案件产生的外因 | 第23页 |
3-2-2 东锅案件的实质 | 第23-25页 |
§3-3 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3-1 国企经营者隐蔽违规行为防范问题 | 第26页 |
3-3-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 第26-27页 |
3-3-3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3-3-4 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缺陷问题 | 第27-28页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国企经营者隐蔽违规行为防范机制分析 | 第29-39页 |
§4-1 国企经营者隐蔽违规行为显性防范机制分析 | 第29-32页 |
§4-2 国企经营者隐蔽违规行为隐性防范机制分析 | 第32-38页 |
§4-3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对策建议 | 第39-48页 |
§5-1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 第39-42页 |
§5-2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对策分析 | 第42-43页 |
§5-3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策分析 | 第43-44页 |
5-3-1 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43页 |
5-3-2 约束机制的构建 | 第43-44页 |
§5-4 完善国企经营者监督机制对策分析 | 第44-46页 |
5-4-1 国企经营者风险及控制 | 第44页 |
5-4-2 国企经营者监督机制改革 | 第44-45页 |
5-4-3 建立国企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机制 | 第45页 |
5-4-4 国有企业监督中的“稻草人”现象与监督者的激励 | 第45-46页 |
§5-5 建设职业化企业家队伍 | 第46页 |
§5-6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总结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