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6-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9页 |
1.1.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推出 | 第6-7页 |
1.1.2 创新基金评价中的分歧 | 第7-9页 |
1.1.3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 第9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文献概述 | 第11-34页 |
2.1 创新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 第11-23页 |
2.1.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11-14页 |
2.1.2 新熊彼特主义者的技术创新理论 | 第14-17页 |
2.1.3 制度创新理论 | 第17-19页 |
2.1.4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19-23页 |
2.2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 第23-33页 |
2.3 以往研究小结 | 第33-34页 |
3 创新基金的主要目标和制度安排 | 第34-41页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三个目标 | 第35-36页 |
3.2 创新基金实现目标的制度安排 | 第36-39页 |
3.2.1 关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 | 第36-37页 |
3.2.2 关于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度安排 | 第37-38页 |
3.2.3 关于引导投资改进创新环境的制度安排 | 第38-39页 |
3.3 创新基金运作过程的制度安排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4 创新基金实施效果的总体分析 | 第41-65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41-43页 |
4.1.1 围绕创新基金目标的研究假设 | 第41-42页 |
4.1.2 论证设计 | 第42页 |
4.1.3 数据获取 | 第42-43页 |
4.2 研究假设的讨论 | 第43-65页 |
4.2.1 创新基金支持对象分析 | 第43-44页 |
4.2.2 创新基金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 第44-46页 |
4.2.3 创新基金企业绩效分析 | 第46-49页 |
4.2.4 创新基金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 | 第49-50页 |
4.2.5 创新基金企业创新意识分析 | 第50-54页 |
4.2.6 创新基金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 第54-56页 |
4.2.7 创新基金企业持续创新分析 | 第56-58页 |
4.2.8 创新基金的激励作用分析 | 第58-59页 |
4.2.9 创新基金企业获得要素支持的优势分析 | 第59-62页 |
4.2.10 基金企业对创新环境的满意度分析 | 第62-65页 |
5 创新基金实施效果与制度安排的案例分析 | 第65-77页 |
5.1 创新基金实施中几个突出问题 | 第65页 |
5.2 案例一:一个未完成全部经济指标的创新基金项目 | 第65-73页 |
5.2.1 绍兴轻纺科技中心 | 第66页 |
5.2.2 绍兴轻纺科技中心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 第66-68页 |
5.2.3 创新基金项目未完成经济指标的原因分析 | 第68-69页 |
5.2.4 创新基金项目问题的典型性分析 | 第69页 |
5.2.5 创新基金企业道德风险机会主义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69-73页 |
5.3 案例二:美国 SBIR和 STTR的制度安排 | 第73-77页 |
5.3.1 SBIR和STTR计划的背景 | 第73-74页 |
5.3.2 SBIR和STTR计划的支持对象 | 第74页 |
5.3.3 SBIR和STTR计划的支持方式 | 第74-75页 |
5.3.4 SBIR和 STTR计划的管理工作 | 第75-7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7-81页 |
6.1 结论 | 第77-79页 |
6.2 建议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附录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研究调查问卷 | 第88-92页 |
附录二:问卷调查样本企业名单 | 第92-94页 |
附录三:绍兴市企业经营者调查问卷(部分) | 第94-96页 |
附录四: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 第96-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