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的阶段结构传染病模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离散的阶段结构种群动力学模型 | 第12-32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预备结论 | 第13-15页 |
§1.3 模型的全局性态 | 第15-29页 |
§1.3.1 出生函数为(B_1)型 | 第15-21页 |
§1.3.2 出生函数为(B_2)型 | 第21-29页 |
§1.4 总结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离散的阶段结构成年传染病SIS模型 | 第32-52页 |
§2.1 前言 | 第32-33页 |
§2.2 疾病的基本再生数 | 第33-37页 |
§2.3 出生函数取(B_1)型 | 第37-42页 |
§2.3.1 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局部渐近稳定性 | 第37-38页 |
§2.3.2 基本再生数 | 第38-42页 |
§2.4 出生函数取(B_2)型 | 第42-49页 |
§2.4.1 平衡点的存在性 | 第42-44页 |
§2.4.2 平衡点稳定性的数字模拟 | 第44-45页 |
§2.4.3 基本再生数 | 第45-49页 |
§2.5 总结 | 第49-52页 |
第三章 带时滞的离散阶段结构成年病SIS模型 | 第52-70页 |
§3.1 出生函数取(B_2)型 | 第52-60页 |
§3.1.1 平衡点 | 第52-54页 |
§3.1.2 平衡点的稳定性 | 第54-55页 |
§3.1.3 基本再生数 | 第55-60页 |
§3.2 出生函数取(B_1)型 | 第60-69页 |
§3.2.1 平衡点 | 第61-62页 |
§3.2.2 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 | 第62-64页 |
§3.2.3 基本再生数 | 第64-69页 |
§3.3 总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