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导论 | 第13-21页 |
第一章 “垮掉的一代”:美国文学中的“异端”和“另类” | 第21-61页 |
第一节 “垮掉的一代”界定 | 第21-25页 |
第二节 “垮掉的一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 第25-45页 |
一、美国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垮掉的一代”的种子 | 第25-27页 |
二、文学传统的熏陶 | 第27-38页 |
三、社会现实的催化 | 第38-45页 |
第三节 “垮掉的一代”及其文学的异端性和另类品质 | 第45-61页 |
第二章 “垮掉的一代”文学在当代中国的翻译和批评 | 第61-87页 |
第一节 1960至1970年代“垮掉的一代”文学翻译和接受 | 第61-65页 |
第二节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垮掉的一代”文学的翻译和接受 | 第65-69页 |
第三节 1980年代中期以来“垮掉的一代”文学的翻译和接受 | 第69-75页 |
第四节 “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翻译个案分析 | 第75-87页 |
第三章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诗歌 | 第87-102页 |
第一节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早期知青诗歌 | 第87-95页 |
一、青年亚文化群体 | 第88-89页 |
二、地下阅读 | 第89-90页 |
三、情感的共鸣 | 第90-93页 |
四、情感的释放 | 第93-95页 |
第二节 “垮掉的一代”与“后朦胧诗” | 第95-102页 |
第四章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小说(上) | 第102-147页 |
第一节 疏离的主题:“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小说主题(一) | 第102-112页 |
第二节 反叛的主题:“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小说主题(二) | 第112-120页 |
第三节 性的主题:“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小说主题(三) | 第120-127页 |
第四节 寻找的主题:“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小说主题(四) | 第127-134页 |
第五节 宗教的主题:“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小说主题(五) | 第134-147页 |
第五章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小说(下) | 第147-161页 |
第一节 “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小说人物(一) | 第147-151页 |
第二节 边缘人群:“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人物(二) | 第151-161页 |
一、流氓、痞子和顽主:边缘人群之一 | 第151-157页 |
二、行路者—边缘人群之二 | 第157-161页 |
结语 “垮掉的一代”的遗产 | 第161-171页 |
一、永远的“垮掉派” | 第161-162页 |
二、“垮掉的一代”和美国“反文化运动” | 第162-164页 |
三、“垮掉派”之后的美国文学和艺术 | 第164-167页 |
四、“垮掉的一代”在世纪末中国虚幻的投影 | 第167-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