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相关概念 | 第8-9页 |
·并购与反并购 | 第8-9页 |
·善意并购与敌意并购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的局限性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1-12页 |
第2章 企业反并购的理论分析 | 第12-26页 |
·反并购的经济学解释 | 第12-14页 |
·敌意并购的经济学解释 | 第12-13页 |
·反并购的经济学解释 | 第13-14页 |
·支持企业采取反并购策略的有关理论 | 第14-17页 |
·业务判断标准理论(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theory) | 第14-15页 |
·管理层短视理论(the managerial myopic theory) | 第15页 |
·市场短视理论(the myopic market view) | 第15-16页 |
·股东利益假说(the stockholder interests hypothesis) | 第16-17页 |
·敌意并购与反并购的争论 | 第17-23页 |
·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 第17-18页 |
·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受到的挑战 | 第18-20页 |
·敌意并购的重大局限 | 第20-23页 |
·企业反并购的积极意义 | 第23-26页 |
·反并购维持了控制权的稳定和经营战略的连续 | 第23页 |
·反并购可以实现对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保护 | 第23-24页 |
·反并购可以防范不利的并购,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反并购的策略分析 | 第26-38页 |
·企业反并购策略的概述 | 第26-27页 |
·并购要约前的反并购策略 | 第26-27页 |
·并购要约后的反并购策略 | 第27页 |
·我国企业反并购策略的现实选择 | 第27-35页 |
·事前防御 | 第28-31页 |
·事后防御 | 第31-35页 |
·企业反并购策略的综合评述 | 第35-38页 |
第4章 我国企业反并购研究 | 第38-48页 |
·我国企业反并购的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我国企业并购的总体情况 | 第38-40页 |
·我国企业反并购的总体情况 | 第40-41页 |
·我国企业反并购的运作环境及特殊动因分析 | 第41-43页 |
·我国企业反并购的运作环境 | 第41-42页 |
·我国企业反并购的特殊动因 | 第42-43页 |
·在中国国情下实施反并购需要处理的问题及建议 | 第43-48页 |
·处理好并购与反并购的和谐发展问题 | 第43-44页 |
·培养我国企业的反并购意识 | 第44-45页 |
·促进我国企业反并购的制度创新 | 第45-46页 |
·完善反并购的法律规范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1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