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中医发病规律探讨
引言 | 第1-14页 |
临床研究 | 第14-18页 |
一、资料来源 | 第14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14-17页 |
(一) 高血压诊断标准 | 第14页 |
(二) 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 第14页 |
(三) 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的判定 | 第14-16页 |
(四) 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 | 第16-17页 |
三、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标准 | 第17页 |
四、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 第17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17页 |
六、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8-26页 |
一、调查结果 | 第18-24页 |
(一) 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 第18-20页 |
(二) 客观检查调查结果 | 第20-21页 |
(三) 症状及舌象脉象结果 | 第21-23页 |
(四) 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 第23-24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一) 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二) 客观检查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页 |
(三) 症状及舌象脉象结果分析 | 第25页 |
(四) 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40页 |
一、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认识 | 第26-30页 |
(一) 概述及发生机制 | 第26-27页 |
(二) 相关因素 | 第27-29页 |
(三) 现代医学治疗 | 第29-30页 |
二、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 第30-32页 |
(一) 中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 第30-31页 |
(二) 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 第31页 |
(三) 中医学对心悸的认识 | 第31-32页 |
三、病名探讨 | 第32-33页 |
四、病因探讨 | 第33-34页 |
五、病机探讨 | 第34-37页 |
(一) 脏腑阴阳失调是根本原因 | 第34-36页 |
(二) 痰、瘀与LVH密切相关 | 第36-37页 |
(三) 心气虚是LVH主要表现 | 第37页 |
六、证侯演变 | 第37-38页 |
七、中医药治疗 | 第38-40页 |
(一) 治疗原则 | 第38页 |
(二) 常用方药 | 第38-39页 |
(三) 未病先防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综述 | 第45-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