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10页 |
1 海洋激光雷达基本原理与发展综述 | 第10-22页 |
1.1 海洋激光雷达基本原理 | 第10-14页 |
1.1.1 海洋探测的激光雷达方程 | 第10-11页 |
1.1.2 海洋激光荧光雷达原理 | 第11-13页 |
1.1.3 机载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接收信号的分析 | 第13-14页 |
1.2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海洋激光雷达的发展历史 | 第15-21页 |
1.3.1 国外海洋激光雷达的发展 | 第15-19页 |
1.3.2 国内海洋激光雷达的发展 | 第19-21页 |
1.4 海洋激光雷达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2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的硬件设计 | 第22-42页 |
2.1 从计算机工程学的角度进行系统设计 | 第22-24页 |
2.2 机载激光雷达主要设计思路 | 第24-25页 |
2.3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的器件选择 | 第25-33页 |
2.3.1 激光发射系统 | 第25-26页 |
2.3.2 采用光纤的光学接收系统 | 第26-28页 |
2.3.3 分光系统 | 第28-29页 |
2.3.4 光电转换系统 | 第29-30页 |
2.3.5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 第30-31页 |
2.3.6 供电系统 | 第31-32页 |
2.3.7 减震系统与设备外壳 | 第32-33页 |
2.4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的安装调试 | 第33-36页 |
2.5 系统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 第36-42页 |
2.5.1 激光器的升级方案 | 第36-37页 |
2.5.2 光谱仪和分光部分的改进思路 | 第37-38页 |
2.5.3 多通道光电倍增管的选择 | 第38-39页 |
2.5.4 A/D采集卡升级方案 | 第39-41页 |
2.5.5 笔记本电脑USB采集方案设计 | 第41-42页 |
3 海洋激光雷达的软件设计 | 第42-52页 |
3.1 软件工程的定义与软件工程项目的基本目标 | 第42-43页 |
3.2 海洋激光雷达的系统分析 | 第43-44页 |
3.3 软件系统流程 | 第44-46页 |
3.4 相关算法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46-48页 |
3.4.1 衰减系数反演 | 第46-47页 |
3.4.2 太阳背景辐射的影响 | 第47页 |
3.4.3 喇曼矫正 | 第47-48页 |
3.5 软件人机界面 | 第48-52页 |
4 初步实验结果 | 第52-63页 |
4.1 系统测试结果 | 第52-54页 |
4.1.1 荧光和喇曼信号的波长和带宽 | 第52-53页 |
4.1.2 叶绿素a浓度和荧光强度的关系 | 第53页 |
4.1.3 激光波长355nm和532nm荧光效率的比较 | 第53-54页 |
4.2 激光雷达出海实验 | 第54-59页 |
4.2.1 2003年6月海边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4.2.2 2003年8月高空模拟机载的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4.2.3 机载实验结果 | 第56-59页 |
4.3 叶绿素浓度测量实验 | 第59-63页 |
4.3.1 实验室测量结果 | 第59-61页 |
4.3.2 岸边叶绿素浓度同步实验 | 第61-63页 |
5 总结与讨论 | 第63-64页 |
5.1 本人所承担的工作 | 第63页 |
5.2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