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一、地名、村落名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一)地名、村落名理论及其特点 | 第7-9页 |
(二)地名的系统 | 第9-10页 |
(三)地名、村落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0-11页 |
二、莱州市概况 | 第11-14页 |
(一)莱州市的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 第11-13页 |
(二)莱州市各街镇村落名 | 第13-14页 |
(三)莱州市街镇村落名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三、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4-16页 |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二)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莱州市街镇村落名的通名研究 | 第16-21页 |
一、街镇村落通名研究概述 | 第16页 |
二、街镇村落通名的分类 | 第16页 |
(一)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 | 第16页 |
(二)聚落通名 | 第16页 |
(三)人工建筑地物的通名 | 第16页 |
(四)行政区划通名 | 第16页 |
三、莱州市街镇村落名的通名统计分析 | 第16-21页 |
(一)聚落通名 | 第17-18页 |
(二)自然地理实体通名 | 第18-21页 |
第三章 莱州市街镇村落名的专名研究 | 第21-27页 |
一、街镇村落名的专名情况 | 第21-22页 |
二、含姓氏的莱州村落名 | 第22-23页 |
三、含方位词的莱州村落名 | 第23-24页 |
四、含形容词的莱州村落名 | 第24-25页 |
五、含数量词的莱州村落名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莱州市街镇村落名的语言文化内涵 | 第27-34页 |
一、村落名和文化的关系 | 第27页 |
二、村落名反映历史上的移民信息 | 第27-28页 |
(一)战乱频繁,人口骤减 | 第27页 |
(二)自然灾害频发 | 第27-28页 |
(三)明初卫所制度和军屯移民 | 第28页 |
三、村落名体现莱州深厚的历史文化 | 第28-30页 |
四、反映临海而居的水文文化 | 第30-31页 |
五、体现人民美好的意愿情感 | 第31页 |
六、体现莱州市的民俗文化 | 第31-34页 |
(一)三山岛正月十三迎海神 | 第32页 |
(二)朱万年守城---莱州人为什么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 | 第32-34页 |
第五章 莱州市街镇村落名的历史演变规律 | 第34-38页 |
一、村落名发展特点 | 第34-36页 |
(一)用词典雅化 | 第34-35页 |
(二)内容日趋多样 | 第35页 |
(三)结构日益科学 | 第35-36页 |
(一)层次化 | 第35页 |
(二)序列化 | 第35页 |
(三)派生化 | 第35-36页 |
二、村落名的演变对乡土研究的重大贡献 | 第36-38页 |
(一)是民族、宗族变迁的有力佐证 | 第36页 |
(二)是生态环境变迁的有力佐证 | 第36页 |
(三)是区域发展的有力佐证 | 第36-37页 |
(四)有利于促进莱州市旅游业的开发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