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4页 |
第一节 各类自修复材料简述 | 第10-19页 |
1.材料的损伤 | 第10-11页 |
2.材料愈合的途径及其条件 | 第11-13页 |
3.自修复功能材料 | 第13-19页 |
第二节 微胶囊化技术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采用微胶囊技术的自修复功能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把微胶囊技术引入自修复材料的理念的提出 | 第20-22页 |
2.含有微胶囊的自修复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微胶囊的制备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微胶囊原料和制备方法的确定 | 第24-27页 |
1.制备微胶囊的原料的确定 | 第24-26页 |
2.制备微胶囊方法的确定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制备微胶囊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27-33页 |
1.反应前搅拌时间的确定 | 第27-28页 |
2.乳化剂及其用量的确定 | 第28-31页 |
3.PH值的确定 | 第31页 |
4.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1-32页 |
5.甲醛和尿素用量的确定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聚合物材料试样的设计与制作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材料的选取 | 第34-35页 |
1.环氧树脂的种类与基本性能 | 第34页 |
2.环氧树脂的选择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聚合物的配方和制作工艺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聚合物材料试样的设计 | 第36-41页 |
1.断裂韧性的概念 | 第36-37页 |
2.测试K_(IC)的原理 | 第37-38页 |
3.TDCB试样的选用 | 第38-40页 |
4.尺寸的确定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微胶囊对材料强力性能的影响 | 第42-54页 |
第一节 加入微胶囊前后材料强力性能对比 | 第42-45页 |
1.试件样品的制作 | 第42-43页 |
2.空白样强力性能 | 第43-44页 |
3.加入微胶囊后材料强力的变化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微胶囊大小和浓度对材料强力的影响 | 第45-49页 |
1.微胶囊尺寸大小的影响 | 第45-47页 |
2.材料中微胶囊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微胶囊大小与浓度的优化实验 | 第49-53页 |
1.实验方法的选取 | 第49-50页 |
2.实验方法和测试结果 | 第50-51页 |
3.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自修复性能的初步验证 | 第54-60页 |
第一节 材料断裂时微胶囊破裂的证明 | 第54-55页 |
第二节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自修复率的测试实验 | 第55-59页 |
1.催化剂的选择 | 第55-57页 |
2.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制作和修复效果测试 | 第57-5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0-61页 |
第二节 目前存在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发展前景 | 第62-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