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书收购制度的立法完善
前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委托书收购制度的原理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委托书收购制度产生的内在机理及法律原理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委托书收购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委托书收购的应用 | 第17-18页 |
一﹑适用的条件 | 第17页 |
二﹑应用委托书收购应注意的问题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委托书收购的操作 | 第18-20页 |
第五节 我国建立委托书收购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一﹑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20页 |
二﹑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利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委托书收购的立法与实践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我国委托书收购的立法现状 | 第21-26页 |
一﹑概括性规定 | 第21-22页 |
二﹑详细的规范 | 第22-24页 |
三﹑立法中的不足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我国委托书收购的实践 | 第26-30页 |
一﹑君万之争—中国委托书收购的雏形 | 第26页 |
二﹑通胜之争—中国第一例完整意义上的委托书收购案 | 第26-30页 |
(一) 按例回放 | 第26-28页 |
(二) 我国委托书收购实践的积极意义及不足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境外委托书收购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41页 |
第一节 英国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美国 | 第32-37页 |
一﹑证券交易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 第32-33页 |
二﹑委托声明书的主要内容附表 | 第33-35页 |
三﹑涉及选举人的委托书征求 | 第35页 |
四﹑征求费用的负担 | 第35-36页 |
五﹑违反委托书规则的效果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德国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台湾地区 | 第38-41页 |
一﹑台湾“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 | 第39-40页 |
二﹑《证券交易法》第二十五条之一 | 第40页 |
三﹑《公开发行公司出席股东会使用委托书规则》 | 第40-41页 |
第五节 对我国委托书制度立法的启示 | 第4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委托书收购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41-54页 |
第一节 立法取向 | 第41-43页 |
一﹑完全禁止说 | 第42页 |
二﹑自由放任说 | 第42页 |
三﹑加强管理说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委托书收购立法应体现的基本原则 | 第43-45页 |
一﹑保护中小股东权利的原则 | 第43-44页 |
二﹑公开原则 | 第44页 |
三﹑公平竞争原则 | 第44-45页 |
四﹑防止权利滥用的原则 | 第45页 |
五﹑监管与救济的多重保护原则 | 第45页 |
第三节 委托书收购制度若干具体规则的设计构想 | 第45-54页 |
一﹑委托书征求人资格认定问题 | 第45-47页 |
二﹑表决权的限制 | 第47页 |
三﹑授权范围的界定 | 第47-48页 |
四﹑禁止以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为代价而征求委托书 | 第48页 |
五﹑委托书收购的信息披露 | 第48-49页 |
六﹑委托书时效与撤消 | 第49-50页 |
七﹑委托书征集费用的承担 | 第50页 |
八﹑表决权可否单独买卖 | 第50-51页 |
九﹑股东提案制度的引进 | 第51页 |
十﹑文件呈报和证监会的监管 | 第51-52页 |
十一﹑明确违反委托书管理规范的法律责任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8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