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软土与地基论文

软土流变固结理论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前言第10-11页
 1.2 软土的流变性第11-15页
  1.2.1 软土流变现象和流变机制第11-12页
  1.2.2 土的流变本构模型第12-15页
 1.3 软土流变固结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软土流变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软土流变固结试验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流变模型参数的确定第20-21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1-23页
第二章 变荷载下饱和软粘土一维流变固结解析理论第23-56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问题的描述和基本控制方程第23-26页
 2.3 一维流变固结解析解第26-34页
  2.3.1 瞬时加载情况第26-28页
  2.3.2 单级加载情况第28-30页
  2.3.3 两步加载情况第30-32页
  2.3.4 循环荷载情况第32-34页
 2.4 特例第34-48页
  2.4.1 模型退化特例第34-35页
  2.4.2 荷载形式退化特例第35页
  2.4.3 相应于各特例的解第35-48页
 2.5 变荷载下软土流变一维固结性状分析第48-54页
  2.5.1 单级加载情况下的流变固结性状第48-49页
  2.5.2 循环荷载情况下的流变固结性状第49-54页
 2.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三章 考虑半透水边界和循环荷载作用的流变固结理论第56-75页
 3.1 引言第56页
 3.2 问题的描述和基本控制方程第56-58页
 3.3 问题的求解第58-63页
  3.2.1 瞬时加载解第58-59页
  3.2.2 等腰梯形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解析解第59-61页
  3.2.3 等腰三角形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解析解第61-62页
  3.2.4 矩形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解析解第62-63页
 3.4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解第63-68页
  3.4.1 双面半透水边界和循环荷载下的一维线性固结解第63-67页
  3.4.2 单面半透水边界和常规边界条件下的解第67-68页
 3.5 双面半透水边界土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流变固结性状分析第68-73页
  3.5.1 不考虑流变时的固结性状分析第68-69页
  3.5.2 考虑流变时的固结性状分析第69-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基于GDS先进固结仪的流变固结渗透试验研究第75-110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GDS先进固结试验系统介绍第75-83页
  4.2.1 硬件部分第76-80页
  4.2.2 软件部分第80-81页
  4.2.3 试验系统第81-82页
  4.2.4 GDS系统功能与特点第82-83页
 4.3 一维流变固结与渗透试验第83-90页
  4.3.1 一维流变固结与渗透试验系统简介第83-84页
  4.3.2 试验准备工作第84-86页
  4.3.3 一维流变固结与渗透试验内容第86-90页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0-110页
  4.4.1 常规分级加载固结与渗透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0-95页
  4.4.2 分级加载流变固结与渗透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5-98页
  4.4.3 压缩—回弹—再压缩的流变固结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8-110页
4.5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五章 软土流变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第112-135页
 5.1 引言第112-113页
 5.2 线性流变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第113-126页
  5.2.1 确定参数所需的基本公式第113-115页
  5.2.2 Origin软件简介第115-116页
  5.2.3 应用origin的非线性拟合方法第116-124页
  5.2.4 方法的验证第124-126页
 5.3 非线性流变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第126-134页
  5.3.1 非线性流变模型第126-130页
  5.3.2 一维非线性流变固结半解析理论第130-132页
  5.3.3 非线性流变模型中的参数确定第132-134页
 5.4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六章 试验验证与结果分析第135-147页
 6.1 引言第135页
 6.2 线性流变固结理论与试验对比第135-142页
  6.2.1 三元件流变模型拟合结果第135-137页
  6.2.2 四元件流变模型拟合结果第137-139页
  6.2.3 理论和实测曲线对比第139-142页
 6.3 非线性流变固结理论与试验的对比分析第142-146页
  6.3.1 非线性流变参数第142页
  6.3.2 理论与实测曲线对比第142-146页
 6.4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7-150页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47-149页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附录第158-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目录第165-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尔班.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研究:语境、分析、诠释
下一篇:基于MCF5249C3的μClinux移植及应用